分享

因为一座“山”薰香变得优雅而飘渺 | 传香周品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如果没有博山炉,汉代的权贵们还能用什么去寄托他们的神思,去表达他们对美好的渴望。汉代,薰香之法有了进步,香丸、香球等香品开始出现,比起以前直接焚烧香草,用炭火的高温薰香,香气同样馥郁,但烟火之气小了,薰香开始优雅起来,甚至有了飘逸如仙的意境。在当时的薰香之事中,博山炉几乎就是香炉的代名词,尽管它就是一种薰炉,但它的出现不知让多少王侯将相在起起落落之间升华了人生,不知令几位帝王在内忧外患之中得到过安慰。

查阅资料得知,博山炉可用来熏衣、熏被,除臭除秽,在宫廷和贵族阶层十分流行。当博山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北宋考古学者吕大临《考古图》记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宋代考鉴家根据神道思想、神话传说考证其盖呈山形,并配以树木、兽禽等,器身饰人物、朱雀等,下有托盘象征海山仙人,其名为“博山”是升仙之物,亦有升仙得道的梦幻之意。


我十分想知道是谁或是什么样的团队设计出了博山炉。汉代的神仙方士空前活跃,那时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等三座仙山,博山炉即依此传说而设计出的,虽说也是一种熏炉,却是带有幻想色彩的器具。南北朝诗人鲍照《拟行路难》其二有云:“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博山炉呈豆形,炉盖高而尖,有镂空的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炉下有底座。有的遍体饰云气花纹,有的鎏金或金银错。据《两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工丁缓善做博山炉,能够重叠雕刻奇禽怪兽以做香炉。

博山炉从汉代一直流行到魏晋时期,初为铜质,后随工艺技术的发展,外表施以鎏金,或错金、银。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可以看出,其造型和工艺可谓是登峰造极。随着陶瓷工艺的成熟,后世亦曾使用并仿制。东汉及以后,陶瓷博山炉逐渐增多,形制常见的还是尖而高的山峦形,无多大改变。至三国两晋时,博山炉多为青瓷,且已不多见,山峦形盖面上多饰以小尖角。至南朝多以莲瓣替代了尖状“羊角”。


纵观博山炉之后历代的香炉形制几乎都是在从简,或许可以说博山炉是金属工艺制品的极致作品,后人难以再超越。或许是因为汉代开始出现原始瓷,人的审美由此转变,这样的工艺之美便不再盛行。博山炉不仅是汉代最有标志性的香器,我想也可以算是香道器具史上最经典的设计。


汉代错金博山炉


东汉绿釉博山炉


西晋青釉博山炉


东晋青釉博山炉


东晋青釉博山炉


香炉作为一种专门的出香器具,是从汉代开始普遍出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尽管那时还称其为薰炉。薰香使用的薰炉,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商周的鼎,春秋战国时期的铜炉,它的功用不仅是焚烧香草驱虫除秽,也有取暖和烹煮食物的用途,是一种用于生活和祭祀的器具。



王子婴次炉(烧炭取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