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尽未必甘来,古道上的人生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背包加拐杖,徒步茶马古道,为那壮丽景观、风云历史、神秘文化,借茶马往事、驿站遗迹在岁月中体验和丰富世之味道,如今,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假如倒转时间,在从雅安到康定的茶马古道上,同样是背负和徒步,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为的只是生计。

过去,从雅安到茶马古道中心的康定,翻过海拔2900多米高的二郎山是一条近路,但道路险要不适于骡马行走,背夫就成了这里物资运输的主力人群。背夫背上的茶包,少则百余斤,多则两三百斤,相当于两三匹骡马的负重。茶包是一包包叠加起来的,用竹签串连固定,再以篾条编成背篼,套上双肩。多的高有两米多,少的也有一米多,背在背上如同小山一座。

从雅安至康定,背一趟单边徒步需要十五天,每天走20几里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每天茶包上背途中不会卸下歇息,背夫的领头人“拐子师”也叫“大背师”会视队伍情况,找平缓之处进行歇息,休息叫“下拐”,扎下丁字拐,丁字拐杖是木制的支架,背夫必备的行走工具。背夫们将茶包垫在拐子上,都挺直腰背歇脚片刻。数百斤的茶包,数百年的行走,日久天长,在古道上留下了深深的拐子窝。



“有太阳照射的地方,生活就会有亮点”。沉重的茶包,简单的拐子,还有路石上一个个深深的拐子窝,茶马古道上的背夫们就着粗茶吃着火烧子,苦尽未必甘来,可这就是古道上的人生。脚步的艰辛和背上的生计,踩出了一段与茶有关的凄美,与今天茶道美学完全无关。但一代又一代背夫天地间求生,艰苦中寻乐的那份坚定,或许与茶在历经火炼水泡之后给现代人的那种鼓励有关。“茶马古道与生活美学文化季”茶马古道特展的近500件展品中,背夫的拐子或许是最不起眼的一件,可那坚定的造型和岁月的包浆,却是古道无数艰辛后凄美的有力证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