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没有一种香,闻即解脱 | 传香周品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一生不过  无一物   你来去

轮回不过  无一物

早晨,翻看昨夜与上师的聊天记录,谈到轮回的苦,今早想来依旧觉得生命的损耗中真的是苦多乐少的,活着很辛苦,不是吗?而我们亦不知道苦从何来,我们甚至不知道,有轮回这回事情,我们许多人只是觉得生活总有些烦恼和不顺心事发生罢了。

我们愿意做周而复始的人 ,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苦的时候落泪,乐的时候欢笑,笑完之后,遇到烦恼继续痛苦,没有什么,只是一次周而复始罢了。有人离开、有人相聚、有人出生、有人死去,周而复始着这些生老与病死、爱离别与求不得。

我楼上住着一户特别喜欢吵架的人家,我几乎每隔一天就要听到女主人歇斯底里的狂吼,我一直不太明白她为什么要重复这样的生活,后来我发现,我们活着都不太明白自己为何要重复这样的生活,我们一直麻木地重复活在不快乐的状态中,只是我们怕失去或者我们还期待着能够得到吧。我的学生常常会把她们的烦恼告诉我,以期待在我这里得到解决的答案,我总结了一下大家的烦恼大抵四个字:“得到”与“失去”,这是我们最关心的四个字。而我们也一直重复轮回在这四个字里面。无论什么,得到就是好的,失去就是坏的,这是我们活着的两个基本标准。而我们烦恼的时候也查找过原因,我们也明白了得到与失去这对立着的苦痛,我们试图寻求解脱,我们却依旧轮回着得到与失去的生活。我们爱,我们害怕得不到爱,我们被爱,我们害怕失去爱,爱情如此,我们活着的更多需要都是如此,事业、名誉、容貌、美食...得到与失去周而复始着。

活着,是一朵花开,怒放,被迷恋,然后凋零,淹没在深不见底的轮回,重复下一次的,那朵花开。时间不会冲刷一切,你知道,所以你们都来问该怎么样活。我也常常想,有没有一种香,闻即解脱,如果有,那应该是什么香?

《楞严经》中载,香严童子以闻沉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道。沉香,贵为四大名香之首,佛经多处提及,在我品来,沉香的气味极其宽广和自由,那些花香、果香、奶香、蜜香都暂不去细品述,二十几个产区来源,沉香的气味大致之下甚有差别,我所体会更多的则是在气味之外,香料的香性特征和给予人情绪的影响感受,品香如识人,亦如观风景。

翻了前些日子在大理拍的照片来,是因为每次看见洱海,我都会联想起沉香的宽广和宁静,自由和安详,而沉香的安慰与洱海的安静,我觉得都是一味同出的心灵汤剂。不知道现在的人烧了这么多沉香,可得了烦恼的解脱?戴着沉香珠子、喝着沉香茶、敷着沉香面膜、啃着沉香鸡、睡着沉香枕头,消费了这么多,如果我们的烦恼一点也没有减少,这些沉香于你又有什么意义呢?

佛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香料“旃檀”,也就是檀香,梵语“檀”是指“布施”的意思,据说燃烧檀香警示学人,以此布施法,严戒身心令弃生海城入涅槃海,后人又赋予以檀求得福报及诸佛菩萨护佑的作解。檀香被视为圣树,气息宁静庄严,圣洁内敛。由此气韵我也在大理崇圣寺看到了韵味相同的白色三塔,塔身洁白虽是泥土所筑却由阳光照射即成剔透质感,极其庄严却又温暖,像极了神圣而又亲和的檀香。

洱海的水很清,我们也可以被这些与天空混作一堂的蓝色洗涤。崇圣寺的三塔,印着雪山足够安顿我们散失的清晰,我们旅游,我们奔走在世间所有的好风景里,我们去看那些风景的美好,不曾想,看的都是别人的风景,离开风景回家后,我们的心间与生命依旧是轮回的苦,烦恼依旧困扰着我们。离开风景,我们又回到生活的常态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就像那一柱轻香的飘渺,香灭味失,我们以为我们得到了香气,其实一切都已经飘散,我们欣赏的只是一场不可住留的美好,本质上,我们是贪恋他们又惧怕失去他们的,本质上,我们貌似曾经拥有他们的模样和气味,其实,我们是真的又失去了他们的。

一处风景,一段香,以香之韵味观风景之韵味,香飘过,风景路过,过去心不可得,过去物是人非、物非人是皆已不可再得。遗留下来的只是自己。生命,终归是自己赋予自己的一场轮回旅行。当下简单,当下清晰,当下放弃执著的得到与失去,当下即可得闻真香,虽不见得就能当下解脱,但是,至少可以当下自问,我们是否需要寻求解脱之法?我们总不能让烦恼一如既往地循环,没有终期的苦痛是多么可怕的残存……

沉香、檀香皆象征修行者持戒清净之香,不受顺逆影响,能普熏十方。佛教中的解脱之香,非形、非烟、非火、非气味,而是你的身心之香。香代表着清净之义,清净能自除一切染垢污秽及烦恼。儒家有句话说“万物静观皆自得”以静的心地去用功,才能启发智慧。任何事,冷静去深思,智慧去判断,对事物都能看得开放得下,无所执着而解脱烦恼也是一种妙香。

不必相信外物的神话,没有什么外物能让你的心得以清晰,习香,若真求香中受益,必须经由踏实的践行,通过行香培养安静心,通过品香训练觉察力,日复一日的练习和闻思,方可开启内心的真香,别无他法。若用香不与心同行,烧再多的沉檀名香又有何用?香还是香,你还是你,烦恼还是烦恼,没有任何改变。

不为沉檀着一味,寻己清心便得香,玩香不如用香,用香不如用心,用心不如观心。

以香为镜,借香为修,常观心之态,大概就是香者入学了闻香意的法宝吧。究竟有没有闻即解脱之香,我不能保证,但是,在香气的修养之中,我们的烦恼总会改变一点的。

(此文经作者本人授权发布,责任编辑:王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