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新编中老年人自身要学点心理学知识(3一11一18)贝尔效应

 赵站长的博客 2020-07-22

1986年6月,中国人才学专家王通讯在他的《宏观人才学》一书中对人才概念或人才定义是这样讲的:“社会上一般将德才兼备的人或有一定专长学问的人叫做人才”;“教育学上将经过学校教育,在德智体诸方面具备了一定素质,基本上可以适应某种工作的人叫作人才,实际指获得了中专、大专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人才预测学中讲的人才是指有中专以上学历和技术员以上业务职称的人”;“人才学讲的人才是指: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1991年4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朱钧侃在他的《最新人才学》一书中,也就人才定义问题,从人才教育部门、人才预测部门和人才研究部门的不同提法作了与王通讯相类似的概括。此外,还有其他人才研究者们就人才定义提出了与王通讯相类似的提法。这说明,中国的人才专家们对人才定义的研究已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批成果,这些成果具有一定水平,这是应该肯定的。对人才定义的表述,应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人才定义的要素构成分析;二是人才定义的要素比重分析;三是人才定义的思想特色分析。据此人才定义可以概括为“德才兼备,贡献较大”八个字。其理由如下:

(一).“德才兼备,贡献较大”,可以涵盖人才定义所表述出来的全部内容。

(二).“德才兼备,贡献较大”,便于人们接受。我们给人才下定义,是考虑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古今中外,对人才问题,都是强调德与才的。有德无才,办不了事;有才无德,办不成事。在现代,在将来,人才的管理使用,都是根据德才标准和贡献大小而确定的。我们将人才定义为“德才兼备,贡献较大”是符合实际的,因而也是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

(三).“德才兼备,贡献较大”这样的人才定义,解释得通。如社会性、人生观为何不提?因其包含在德里面;如发明、成果为何不提?因其包含在贡献里面;如优秀人才、拔尖人才、杰出人才为何不提?因这是属于人才层次问题,是通过比较而显现的。在校学生为预备人才,尚无贡献者为潜人才,等等。所以,我们将人才定义为“德才兼备,贡献较大”,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四).“德才兼备,贡献较大”,这样的定义人才,将会使人们掌握人才的标准,以便于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和管理人才。要达到这个目的,人才的定义越简明越好,长了记不住,也难得要领。所以我们将人才定义为 “德才兼备,贡献较大”,比较好掌握,好操作,好运用。

人才问题,是个实际问题。人才定义问题,是个科学问题。我们如何将这个既实际又科学的问题解决好,是很需要人才研究工作者和人才管理者下功夫做出应有的努力的。

 一个优秀的人,首先人品要好,要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只有这样高素质才是作为正价值存在的;其次,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每方面的知识都能精通,但是有了学习能力就不一样了,你可以迅速的学会你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把有限的精力分散在很多你不需要的专业上;还有就是比较具体的了,你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最好能够成为一个有一门或是几门很强的专业技能而其他也稍微有所了解的通才.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绝对称得上高素质的人才,而且还会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通才,将会是未来领导者的有力竞争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