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岳第一庙”西岳庙:岳雄天地 庙壮古今

 东海若水斋 2020-07-22

作者: 武丹

原标题:岳雄天地 庙壮古今——“五岳第一庙”西岳庙探访记  2020-7

西岳庙与华山主峰相对而望,自成一景。

巍巍华山,绝顶凌云,苍茫云海间;滚滚黄河,奔涌翻腾,绵延千万里。天地间,这鬼斧神工的一描一画,轻轻地勾勒出了一幅气壮山河的岳渎胜景,吸引着八方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但事实上,少有人知道,华山的文化轴心在西岳庙。

岳雄天地,庙壮古今。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曾感怀:“华山穷山岳之壮丽,西岳庙则是集精灵至极。”

然而,因为失语了太久,熙熙攘攘的热闹似乎还从未抵达过这里。

笔者走进这座被誉为“陕西小故宫”、被尊称为“五岳第一庙”的西岳庙,触摸那穿越千年仍散发光彩的文明,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了一场华丽的“皇家”展示。



西岳庙一角。

“陕西小故宫”名从何来?

西岳庙,位于华山以北5公里处的华阴市岳庙街道最东端,占地约1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与华山主峰相对而望。

据记载,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为祭祀华山神,在秦岭黄甫峪口处修建了一座庙宇,赐名“集灵宫”。后来,汉桓帝刘志认为“望祭”更能体现皇家威仪,便将集灵宫迁至现址,改称“西岳庙”。

2020年7月1日,穿过热闹喧哗的岳庙古文化一条街,一排古朴的青砖城墙悄然出现。相较街道上的繁华,西岳庙内冷清了许多,再走进去一些,金瓦红墙、亭台楼阁、宫苑殿宇鳞次栉比地铺排开来,刹那间,皇家的威严与气势扑面而来。

西岳庙虽然建于汉朝,但考古得知,自金、元时期起,历代不断修缮,并修建了城墙,形成了六进七院的'重城式’目字形结构,整体形制、布局和气势都酷似故宫。所以,西岳庙便被后人冠以'陕西小故宫’的美名。

如今的西岳庙,内城外郭,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依次排列着灏灵门、五凤楼、棂星门、金城门、灏灵殿、寝宫、御书楼、万寿阁等多个空间单元,二百余楹殿、榭、楼、阁相错其间。在参天古柏的掩映之下,飞檐高耸,斗拱密布的古建筑群气势恢宏,颇有“百丈层楼隐深树,飞甍正欲摩苍穹”之美。

实际上,不仅“颜值”酷似故宫,西岳庙的“家世”也可与故宫相论一二。

步入金城门,西岳庙的门头写着'敕修西岳庙’。来到一通独角龙首龟身座的古碑处,碑文是乾隆四十二年,陕西巡抚毕沅所抄录的乾隆皇帝批阅其上书关于重修西岳庙的敕文:上谕陕西华岳庙自三代以来即为望秩之地,规模宏壮,体制尊崇,近岁风雨调匀,屡昭灵应……”“'敕修’是皇帝下旨修建的意思,这足以说明西岳庙的身份。

重修西岳庙还是乾隆皇帝'自掏腰包’碑文有句'着于内务府拨银二十万两’。众所周知,内务府掌管着皇帝的私人财产,由此可见西岳庙在乾隆皇帝心中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他心怀天下、祈求华山神护佑苍生的赤诚之心。”

以实物为证,西岳庙御书楼至今还珍藏着一通陕西最大的横卧碑,碑文是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岳莲灵澍”,正是赐给立下降雨之功的(西)岳庙神的。

据粗略统计,汉代以降,或求雨,或避灾,或祈福,历朝皇帝亲至华山祭祀9次,来过西岳庙的皇帝共56位。因此,西岳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家别院。



穆忠民告诉笔者,西岳庙广场前的石栏是五岳庙中唯一存在并保存完好的石栏。

倾情守护“五岳第一庙”

在五岳庙中,西岳庙规模最大,有着“五岳第一庙”的盛誉。但是,这荣誉来得并不容易。

西岳庙内竖有一通高碑——华阴县重修西岳庙记碑,碑文讲述了西岳庙自汉代修建,经历代重修、增建,至明嘉靖三十四年被地震所毁,后又于1563年、1601年两次重修,修复重现震前庙貌的多舛命途。

历经如此沧桑巨变,西岳庙却仍没迎来长久的安宁。

自晚清以后,西岳庙的地位逐步衰落,一度被西北军驻防,充作兵营和医院。即使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庙内还驻着华阴当地的面粉厂、发电厂、剧团、文化馆等10多家单位和西北荣军总校。

1994年6月11日,西岳庙正式移交给陕西省人民政府,由华阴市文化馆代管,穆忠民是首任负责人。

“当时西岳庙整个都是营房,到处建着办公楼、医院、澡堂子。城墙上掏的满是窟窿,有养猪的、有打铁的,完全成了残垣断壁。古建筑群损坏很多,基本只剩了中轴线上的这一部分……”从小生活在西岳庙旁,听着西岳庙的故事长大;又因为在文化馆工作,见识过西岳庙的恢宏,看着满目疮痍的西岳庙,穆忠民感到揪心。

怎样才能恢复西岳庙往日的辉煌?

穆忠民有思路:一拆、二补、三重修。没有钱,穆忠民就大胆创新,以“拍卖”的形式拆除了营房、办公楼等建筑,还盈余了21万元。

接下来的几年,修补城墙成了最大的工程。西岳庙修补城墙的工作从1995年一直延续至1998年,修复城墙总长约1600米,厚度为4米左右,五凤楼、万寿阁等角楼处的城墙厚达60米。

1998年1月,西岳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政府决定全面整修西岳庙,先后拨款4500余万元。按照从乾隆时期流传下来的岳庙全图碑,一期工程修复了中轴线上的五凤楼、万寿阁、寝宫等14个建筑;二期工程对复修建筑进行了全面彩绘,修复了岳庙广场、新建了古文化一条街。

渐渐地,西岳庙开始恢复了生机。

西岳庙不仅是华阴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骄傲。”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些穿越历史、传递文明的宝藏,近年来,西岳庙将消防安保纳入文物保护工作规划,倾财力、物力、人力打造了一支消防先锋队,确保文物万无一失。



讲解员张进正在向游客讲述西岳庙的建设历史。

千年国宝静待花开

几年前,西岳庙划归华山管委会代为管理。为了带动西岳庙的旅游经济,华管委实行华山、西岳庙“一票通”制度,试图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却收效甚微。

于是,西岳庙开始“刀刃向内”进行改变,一手抓硬实力,搞好景点管理、业务培训等工作,一手抓软实力,通过积极承接大型活动、组织比赛等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2019年以来,西岳庙对金城门、御碑楼、御香亭、灏灵殿再次进行了油漆彩绘翻新,完成了五凤楼抢险加固、棂星门计划等项目申报,园林绿化、美化工作也得到了完善提升。为了提升讲解员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西岳庙多次组织形体仪态培训、讲解词撰写大比武等活动。
2019年9月25日,省文物局主办的2019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技能竞赛在西岳庙开幕,来自全国的142名选手纷纷对西岳庙这个“匠心之作”点赞称好。在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华阴老腔中,西岳庙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形象愈加立体……

2020年提出了'点亮西岳庙’的想法,绝不允许在文物本体上挂彩灯、装霓虹,而是计划引进声、光、电设备,利用最新技术将西岳庙、华山的历史故事做成'3D电影’,按时间、分类型地投射在夜晚的西岳庙,让游客穿梭在一幕一幕历史中更好地感知、解读当地的人文和情怀。
千百年来,沧海桑田,2100多岁的西岳庙已经沉寂了太久。如今,进入新时代,它的辉煌、它的厚重、它的光彩与文明,正在悄悄绽放。

 
 
作者单位:陕西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