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文苑】一仗让日本老实了900多年//稷山 黄建中

 后稷文苑 2020-07-22

稷山文苑

一仗让日本老实了900多年

——白江口之战

稷山  黄建中

作者按:昨天和老领导杨山虎先生说起中日之战,我简单说了下白江口之战,因微信里说的太长放不下,还是搞篇文章介绍下吧。

朝鲜半岛(包括现在的朝鲜和韩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当地人说的是燕赵语,也就是河北的一处方言。周朝灭了商朝后,把商朝的贵族箕子封于朝鲜,作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称为箕子朝鲜。西汉初年,箕子朝鲜历经900多年后,被燕国贵族卫满灭亡了,建立了卫氏朝鲜。汉武帝消灭了卫氏政权,在朝鲜设立了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历史上称为“汉四郡”。四郡之下设有许多县,郡县长官都由汉朝中央政府派遣官员担任。

这样朝鲜重新纳入全国行政区划序列,历经东汉、三国和西晋。南北朝时,中原大乱,朝鲜半岛处于地方割据状态。隋朝建立后,曾三次用兵,准备重新统一这一中原故土,但是都没能成功。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朝鲜半岛还处于割据状态,分为高勾丽、百济、新罗三个政权,称为朝鲜的三国时期。唐高祖对臣下说:“高句丽虽臣于隋,而终拒炀帝,何臣之为。朕务安人,何必受其臣。”  大臣裴矩、温彦博谏劝:“辽东本箕子封国,魏晋时故封内,不可不臣。中国与夷狄,犹太阳于列星,不可以降。”当时的高句丽国王,是隋炀帝时一直和隋朝叫板的国王高元的异母弟高建武。高建武想察看唐朝的虚实,遣使臣献上封域图,表示臣服。唐高祖命人去辽东旧战场,收埋战没的隋朝将士尸骨,平毁高句丽人夸功耀武的京观。高建武害怕,下令“建长城千里,东北首扶余,西南属之海”。

后来,高句丽内部政变,东部大人盖苏文杀大臣一百多人,并入宫把高建武也杀掉了,“残其尸投诸沟”,  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为傀儡国王,自任莫离支(元师)。盖苏文“貌魁秀,美须髯,冠服皆饰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  盖苏文每次上下马,大臣都争抢伏地,趴在地上给他当“脚垫”。

高句丽内变,臣下劝唐太宗讨伐其弑主之罪,“因丧伐人,朕不取也”。太宗下诏册封高藏为辽东郡王。不久,高句丽、百济二国联合,大举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乞援。众臣商议,最后李绩力劝征辽。此次征伐高句丽,唐太宗总共攻克高句丽的玄菟、横山、盖牟(今辽宁盖平)、磨米、白崖(今辽阳东)、辽东(今辽宁辽阳)、卑沙(今辽宁复县)、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唐朝户籍共七万人。新城、建安、驻骅三次较大的战役,杀死高句丽兵四万多人,唐朝将士战死二千人,战马损失十分七八。但之后围攻安市(今辽宁盖平东北)不下,寒冷的冬季到来,而唐军将士大都来自关中无法适应辽东寒冷的冬季,而唐军的后勤运输也因辽东寒冷的冬季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唐太宗被迫班师。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准备集中三十万大军,以长孙无忌为大总管,一举击灭高句丽,因唐太宗突然病逝而作罢。

655年(高宗永徽六年),新罗向唐朝告状,说高句丽、百济连兵,攻取新罗三十多城。唐朝下诏劝和,不听。唐朝于660年(显庆五年),派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等率兵征讨。

唐军从城山(今山东荣城)渡海,在熊津口大破百济军,又克真都城,击灭百济军主力,“斩首万余级,拨其城”。百济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遁走,逃入北鄙小城躲避,苏定方指挥唐军将其包围。扶余义慈的次子扶余泰,趁父兄外逃,自立为王,率众固守百济城。扶余义慈的嫡孙扶余文思对左右人说:“现在国王、太子均在,王叔自立为王,即使唐兵退去,我父子也会被王叔杀掉!”惶急之下,扶余文思率左右出降,城内人见王太孙如此,也纷纷跟随,扶余泰连杀数人无法阻止。无奈出降,百济都城告陷。很快,唐军又逮捕了百济王扶余义慈父子以及百济豪酋五十八人,全部押送长安。“唐朝在百济设立了熊津、马韩等五个都督府,派官治理。

平定百济后,唐朝大军振旅而还,留下郎将刘仁愿率数千唐兵留守百济城,并派左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赴任半途,王文度病死,诏以刘仁轨代之。百济王扶余义慈的堂弟扶余福信本来已经归降唐朝,待他看到唐军主力回国,萌生异心,并与道琛的和尚联手,在周留城聚百济旧民造反。不久百济“西部皆应”,纷纷据城造反,支持扶余丰。众军相聚,反而把唐军刘仁愿的留守部队包围于百济城。唐高宗下诏,任命刘仁轨为检校带方刺史,统王文度旧部与新罗军合势救援刘仁愿。唐朝大军杀至百济城。和尚道琛在熊津江边建两座巨大的兵垒,刘仁轨率众猛攻,百济军不敌,退保任孝城。

661年(高宗龙朔元年),唐朝大将苏定方进攻高句丽,遇大雪酷寒,唐军不得不班师。 但是刘仁轨上表,表示要继续坚守在百济,高宗深觉刘仁轨言之有理,便让唐军继续留在百济城坚守。

刘仁轨先发制人,率军先端掉扶余福信修建的真岘城(今韩国镇岑县),虽然此城“临江高陆”,唐军连夜奇袭,一举攻破,“遂通新罗运粮之路”。 这时百济内部发生火并,百济王子扶余丰越来越不能忍受堂叔扶余福信的跋扈,把扶余福信杀死。于是,刘仁师、刘仁愿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刘仁轨以及先前降附的百济王子扶余隆率水军,从熊津江出发,水陆并进,直趋白江口,准备直捣周留城。

663年(高宗龙朔三年)八月,刘仁轨水军率先行至白江口。很快,倭国水军四百余艘也绵延驶至。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

双方会战,唐军四战皆捷,水陆连胜。虽然唐军战船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但隋唐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是非常先进的,船壁高而坚,设计精良,日本的兵船与之相较,自然简陋寒酸。当时,日本兵将甲胄质量不好,唐军箭雨之下,倭兵倭将被射得透心凉。日本四百多艘木船挤在一起,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烧死呛死弃船跳水淹死,一万多倭奴军全都沉到白江口水底。 

海上大败,百济、倭奴陆军也抗不住唐、新联军的进攻,被杀得人仰马翻。扶余丰脱身而逃,唐军最终是“获其宝剑”。周留城内拒守的百济王室扶余忠胜、扶余忠志兄弟知道大势已去,率城内守军、士女以及未被杀掉的倭奴兵将,“一时并降”。

刘仁愿回长安后,高宗向他询问情况,这位大将不专功,说明战役主要指挥者以及表章主拟人均是刘仁轨。高宗“深叹赏之,因超加(刘)仁轨六阶,正授带方州刺史,并赐京城宅一区。”刘仁轨丝毫不敢懈怠。他安抚百济余众,屯田厉兵,积粮抚士,准备下一步进灭高丽的战争。同时,他连连上表,极言百济之地不可轻弃,“伏惟陛下既得百济,欲取高丽,须外内同心,上下齐备,举无遗策,始可成功……”高宗深纳其言。 

668年(高宗总章元年),唐朝大将李勣为帅,一举削平高丽,终于完成了隋炀帝、唐太宗未竟之业,收复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唐朝设立安东都护府,下辖九个都督府、四十二个州、一百个县。  薛仁贵以军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安东都护府治所平壤城,唐高宗继承爷爷唐高祖、父亲唐太宗的遗愿,完成了统一朝鲜这一中原故土的大业。

元朝时在朝鲜半岛设立了征东行省,简称征东省。明朝时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相当于一方诸侯。朝鲜国王受明朝册封,用明朝年号,学生参加明代统一举行的科举考试,朝鲜的碑石全写的是大明朝鲜国。所以当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明神宗(万历皇帝)立即发兵相救。在朝鲜官方以及士大夫群体中,称呼明朝为皇明,明太祖为高皇,明神宗为神皇。 朝鲜国王认为自己和明朝皇帝“义则君臣,恩犹父子”,“高皇(明太祖)有大造之恩,神皇(明神宗)有再造之恩,忘其大本,似为未安。”明朝灭亡后,朝鲜老百姓以明朝遗民自居。民间著述,一直沿用崇祯年号。甲午战争前,已经把崇祯年号,用到了“崇祯二百六十五年”(公元1894年)。

清朝建立后,朝鲜作为属国,继续被视为中国领土。甲午战争前,驻扎朝鲜的张謇提出《朝鲜善后六策》,主张废除朝鲜王国,设置省县,直接进行管理;而朝鲜国王的父亲大院君也向清朝秘密建议:中国应效仿元朝,在朝鲜设行省、派监国,“则国自保,民自靖”。但是李鸿章看了张謇的建议,痛斥其“多事”。在朝鲜设省一事,遂搁置不办。甲午战败后,日本和清朝签订的《马关条约》第一条就是清朝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废除一切属国关系。1945年日本战败,美国和苏联分别扶持成立了韩国和朝鲜两个政权,从此朝鲜半岛不再是中国领土了。

白江口之战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最早的一次国际性的战役,最终以唐朝的胜利而奠定了此后900多年间东北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白江口之战,日本大败。此后日本一直数百年间不断派使臣(遣唐使等)向唐朝学习,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日本数百年间几乎就是唐朝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翻版。直到明朝时1592年,丰臣秀吉再次侵略朝鲜,可以说白江口之战让日本老实了929年。 (黄建中)

稷山文苑



真诚感谢黄建中老师对平台一如既往的支持!   

跟着黄建中老师,走近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