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成器”怎么办

 lawyer9ac8cs7b 2020-07-22
Gustave Loiseau,Mist Effect

这是一位家长的苦恼:


孩子在大学期间,尤其是毕业临近时,两代人的关系会面临一次考验。

此时,相看两厌。

在孩子眼里,父母不过普通人,成就不大,地位不高,给不了我好工作,给不了钱(父母给的生活费,他们一般不视为钱),只会唠叨些老套的道理,一听就烦躁。而辩论起来,孩子在大学,学过各种新理论新词语,抬杠耍赖的本事也更纯熟,父母基本不是对手。说又说不过,打又打不赢,这是父母纯吃瘪的阶段。

而父母眼里的孩子,不过是生活无法自理的家伙,更加担心他的前途。担心了,就更唠叨,唠叨得越多,吃瘪越多。难以抑制内心的悲凉:20来年的教育投入,就换来这么一个不成器的孩子?

此时的应对,分几步:

一、 不要慌张,以为孩子完蛋了。他们这往往是最后一次叛逆大爆发,眼还太高,手还太低,心里害怕,又不好意思承认,脾气就会变差。该说的说,天理人情,公序良俗,就是那么几句话,说了心里才有种子,时机合适就会萌芽。但话不过三,尤其是对方没有听的愿望时,更要适可而止。沟通也讲边际效应,说得过多,效果变差。

二、 展示决心,设置断供点。福利养懒人,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适用。过度的福利,只会养出废人。父母要知道,孩子大学毕业后的10年,是成长的黄金窗口,一晃眼窗口就关了,以后再补课,难度大太多。但是那个年纪的孩子却不急迫,年轻人体内的生物钟快,觉得时间又长又多。只有外在的“强制”发生时,他才能真正成长。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不能再迟了,设个断供点,从此自己养活自己,这样有工作任务的强制,有同事竞争的强制,有老板批评的强制。再后来,有培养孩子,照顾家庭的强制。一二十年之后,他突然发现,当初父母养自己不容易,成为一个尽责的人,已经是不小的成就。

三、规划自己的下半生。对孩子过度焦虑,那往往是自身缺乏价值感,只有孩子极度出色,人上人,才能满足自己。在断供点之后放手,让孩子承受的命运,挫折、疑问、痛苦,不能替劳,只有亲身体验,才有真成长。你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爱好、甚至是爱情,你不会有失落感。此时,该完成的责任基本完成,你的人生才过一半,除了没办法再生一个孩子,什么事再来一遍时间都足够,刚好放飞自我。

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成器的标准应该务实一点。能成为杰出人物,万众瞩目,当然好。但是,一个人自食其力,受人尊重,就是成器了。在一个和平的、上升的时空,比如现在的中国,这不难,遵守公序良俗即可,不外乎礼貌,干净,诚信,敬业,都是普通人做得到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