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枚“仙果”,只有中国人才懂

 lee杂玩者 2020-07-22
文玩
清供
7月15日

文玩,因文而可玩。
今人尚玩,惟求摆弄风雅,
而不解文道,实叹可惜。

微型家具
从古代起,文房器具种类繁多、材质多样、情趣各异,列举起来蔚为壮观。除了为人所知的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外,更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一系列辅助工具,且超出其实用价值,更多地为文人们用以观赏与把玩。
 
王世襄先生在其《明式家具珍赏》中述及“家具的品种和形式”时,在其他类中,特别提及了一种“微型家具”,言其“形制特小,而格局气度仿佛是大型家具”,它们,就是传说中的文房清供。

文房清供中,有一种被称之为

愿从灵运后  接引证菩提
 
听起来很玄乎,看到实物后你会“哦~~~~”一声,原来是它!
 

这首诗赞誉的便是素有仙果美称的佛手。佛手原产于佛教之国印度,后传入我国,主要产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在我国宋朝时期就已有栽培,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

清 任薰《灵芝佛手图》(绢本设色 纵27.6厘米 横30.3 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佛手
佛手又名佛手柑,它外形奇特有的舒展如掌、有的卷曲如拳,宛如佛陀之手,佛手似花非花,似果非果。虽有花的造型,却不叫花;名为柑,却无实,只保留了果的外形。其有趣的形态让人觉得天然散发着一股灵性。
 


能成为文人的千年文房爱物,光有造型还不行,味儿还得雅。
 
佛手名字的由来,也以香气取胜,如香手菩萨。
中国人是一个特别爱香的民族,香道文化历史悠久,除了大家熟知的传统焚香系统外,还有一支特别的闻香方式也颇受喜爱,那就是摆果闻香。自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这种闻香风气在宫廷间特别兴盛,其中慈禧太后就尤为嗜爱,据说每年因此消耗在鲜果上的价值非常不菲。
 


可供闻香的果子大多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橙、柑类,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香橼和佛手柑。而佛手柑最大的特点是它兼具观赏和把玩的功能,且香气不输香橼,甚至更甚。
 
拿到佛手柑,轻轻挤压果皮,就可得到佛手柑的汁液。气味清新淡雅,像极了橙果和柠檬,还略带花香。
 


中国人一向讲究讨口彩,有型有味儿的佛手,没点吉祥文化的加持,它的清供之路怕是也走不长。还好,佛手福寿谐音,正中文人下怀,故常被达官贵人供奉于堂前,取其福寿之吉祥寓意。
 


宋朝董嗣杲写佛手花:
“排叶爪痕分翠净,吐葩心骨耀丹妍。但迷色界空华相,肯悟宗门直指禅 ”。
作为一种悟禅明证,佛手在佛家看来,果实似花非花,形果非果,有名却似无形,可以作性空观,颇有禅意,所以明朝朱多炡写它:“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色现黄金界,香分肉麝脐”。意思估计是说竖指的佛手犹如佛祖指点迷津可以使人开悟。开悟或是有的,拿佛手说事儿就有些玄乎,倒不如佛祖一式如来神掌拍在脑门上,估计能立刻醍醐灌顶。
 

清道光竹根雕佛手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佛手黄澄澄,肉乎乎的,看着就让人怜爱。所以一定有“吃货”们滴着口水惦记了:这果子能吃吗?
当然能!

古人擅长利用佛手柑提取香氛,制作香粉、香丸等,用来熏香除秽,芳香环境,熏染门庭。

 
佛手美食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作为红楼梦中皇家贵族的荣宁两府,不愁吃喝,就比较钟情佛手。一次贾母摆宴大观园,刘姥姥带着板儿,便有描述到: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板儿略熟些,又要那佛手吃。”
自然成熟的佛手柑是可以直接鲜食的一种水果,它成熟以后,表面的果皮会变为黄色,内部的果肉则为白色,在吃的时候就像吃橘子一样,把它外层的黄色果皮去掉,取出里面的白色果肉,直接吃就可以,这时的果内味道甘甜,而且口感爽脆滋味特别好。也可以与白糖、蜂蜜等食材搭配在一起调匀后再吃。有些地方也会把它作为蜜饯。
 

佛手蜜饯


不过,佛手花开于初夏,果实成熟则要等到冬季
佛手之香清冷犹如严冬之寒梅,暗香浮动,它不似桂花、玫瑰的花香转瞬即逝,只要养护得好,佛手的香能充满整整一个冬天
 

清雍正 《十二美人图之裘装对镜》(美人身后的果盘中盛有佛手),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所以,今天这篇推文只是撩拨一下各位看官的心,现在正值盛夏时节,佛手已开始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它吸纳的天地灵气、雨露光泽,正慢慢积累成阵阵冷香,等待冬日的盛放。
 
如果你也想体验一下古人的文房雅趣,别着急,等到冬至左右再琢磨入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