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是各种具体语言如英语、汉语、俄语等等生成的基础

 真正的英语思维 2020-07-22

  

人类所有的语言之间是有共性的,否则便不能进行语码对译。这个共性便是人类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则,我们暂且称之为“语言模式”,这个模式是生成所有语种的深层结构规则系统,它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

但它是各种具体语言如英语、汉语、俄语等等生成的基础,是纯而又纯的毫无杂质的东西,我们假设它是理论零度上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便演绎出语言世界多层次的零度和偏离系统,各种具体语言如英语、汉语、俄语等等。

在罗兰·巴特看来,言语文字即形式,是一个种类。显然,种类包含了所有的个性,又否定了所有的个性。言语文字由于蕴涵过多而充满不确定的特征:正是存在一切的可能性,使得每一种可能性都不在场,一种可能性与另一种可能性或者互相加强,或者互相冲突,而最终,它们因此又产生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

意义在言语文字的连续中不断产生,无法停留,即既无意图的预期,也无意图的永久性。言语文字的连续又是一个不断否定的过程,充满可能性,没有趋向,处在运动当中却在矛盾的对立中保持静止状态,中性、自对称、平衡、和谐、客观语言零度状态。

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写道:“语言(Language),它既是言语体系官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主体为了让个人能够运用这一官能而采用的必要的规约的总和。”语言是社会的,而非个人的;语言是抽象规则的集合,而非具体话语的表达;总之,语言是一种社会契约,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并制约着人们的言语活动和行为。

“言语(Parole),它是个人意志和智能的行为……说话者赖以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他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它总是个体化的,而且个体永远是它的支配者,我们称之为言语。”言语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表达思想的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1、区别:

(1)语言的社会性和言语的个人性

(2)语言的心理性和言语的心理-物理性

索绪尔认为,“言语活动是异质的,而这样规定下的语言却是同质地:它是一种符号系统;在这种系统理,只有概念和声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这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对于言语,索绪尔认为,“言语却是个人意志和智能的行为,其中包括发音。它是心理-物理的。

(3)语言的系统性和言语的散在性

索绪尔多次强调,“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散在性与系统性相对,表明言语不是一个现成的系统。每个人在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中,不可能应用到所有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而是因时,因地,因事而异作出的临时组合。因此不具有系统性。

2、联系:

(1)“语言和言语是彼此相互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说话(言语)就是表达思想。但是在表达出来之前,思想是头脑中潜在的意识,要想表达出来,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形式,才能把思维转换成可以听见的话语。所以,语言在说话中成为说话人所利用的工具了。语言是言语的产物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语言的起源来看,言语事实总是领先的。当人们第一次运用语言交流的时候,并没有现成的语言符号系统供他们来应用。是他们偶然用某种符号或形式来表达某个思想,别人跟着模仿,逐渐某个符号与某种意义的结合固定下来。就这样,经过上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积累、发展和演变,就形成了有规律的语言符号系统。

另一方面,对语言的当前使用来说,在言语活动中,是我们不断地听别人说话,将那些无数次重复的词语和句子,概括归纳成相同的成分变成各种模型存储在大脑中。当我们说话是,具把这些模型拿出来运用,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所以,语言是从全民言语活动中提炼出来的。

(2)语言存在于言语中,言语是与语言存在的形式。

人类的思维过程就是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思维组织、意识架构的建筑过程。语言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声像和表象的统一,是语言文字和实物表象与抽象概念“三者”的统一。所以,人类的语言就是一个多层面建构起来的复合体。语言造成的隔阂,不是表象造成的隔阂。语言虽然不通,但他们心里的表象则是相通的。

语言是从表象中概括抽象出来的,它不能离开表象而独立存在,我们要遵守语言思维形成的这个规律,在学习和接受语言时,要领悟语言的内涵,就要具体探求语言所指的实物表象;要明确语言的概念,就要研究事物表象所具有的外延形式和内涵性质,这是人类意识循序渐进或曰螺旋式上升的基本形式。

当今世界,开放、交往、互通互联、互利互惠已是大势所趋,人类的语言也不会以一代之,它必须是集聚各民族语言之精华,以九九归一的形式融为一体的。人类的语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符合人类进化方向,它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以上内容来自《英语思维》(石海浪著)课堂学习笔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