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宽平 || 人物(二)老子说“上善若水”

 艺笋 2020-07-22

人物(二)老子说“上善若水”

作者:郭宽平

提示: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今河南鹿邑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他的哲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但又包括某些自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经典著作为《道德经》。历史虽已过去几千年的时间,但他的哲学思想至今依然璀璨着人们的灵魂。

近期以来,我抽空研读了老子《道德经》一书 ,受益匪浅。其中的第八章第一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能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读之,令人敬佩叹服。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应当像水那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上善的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庸居。

 

老子以水为喻,择其善者、利者而论之,体现了老子的道德观念,更深刻的反映了老子的处世哲学。因为这“七善”蕴含了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老子把他理解的天人关系、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处世谋略、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等一系列思想融合到一种理念当中,归结到“上善若水”这一“水德”上。老子从水的品德出发,阐述圣人的高贵品质和处事原则,最后总结归纳为“夫唯不争,故无忧。”这句话是老子论述“上善若水”的根本宗旨,他认为,唯有做到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才不会有任何过失和过错,也不会有任何忧患。水的特性近于道的特性,而圣人的特性就是水的特性。圣人与世无争不主观妄为,其结果是能获得别人得不到的东西,这是不争的好处。要做到不争,就要顺应自然法则。只有效法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才不会有过失与忧患。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地球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作为一名经历过生活风霜岁月磨难的退休者,理应有比年轻人更为宽广的心胸与气度,理应有更厚重的处世态度,理应有更为高尚的“水德”。这时的自己,年轻时的热血沸腾、张狂自大、指点江山不再,如何面对年轻人的超越,如何接受慢慢老去的无奈,都是一个人必须面临的自然问题。这时候学会或善用“上善若水”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时的自己,要特别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宁静温润的心,尽最大力量心存善念、多有善举,勇于并善于接纳和认可他人,并也得到众人的接纳和认可。这时的自己,利用所学知识,免费为街坊邻里推拿按摩;利用所学知识,免费为所在小区的学生补课;利用所学知识,热情、义务、坚持带领一群男女老少做做保健操、打打太极拳;利用所学知识,抽空写点文字在文学平台上晒晒,不断充实自己;在生活的人群和社会的实践当中,去领悟”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幸福真谛。

 

当然,老子教诲我们不争,不是让我们消极避世 ,听天由命。他是在教导我们不要去争权夺利,要团结有爱,和睦相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老子用“上善若水”讲述了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无疑对我们立身处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启示:凭心而论,如今的日子的确比过去要好很多。但人们的浮躁心理、人们的生活定力、人们的信仰追求、人们的价值取向,似乎远不及过去。那么,怎么办?学学老子的“上善若水”,实乃一剂思想良药。

生活中我们也领略到:水能以娇弱之躯将顽石击穿,让我们看见了它的执着;水能从万丈悬崖飞流直泻,让我们看见了它的勇气;水能以百转千回终究东去,让我们看见了它的坚定;水潮来汐去从不违天地,让我们看见了它的诚信;水滋生万物无有所取,让我们看见了它的无私;水升腾九霄千姿百态,让我们看见了它的超越。水对我们如何做人的启迪是如此丰厚广博,难怪一代先哲要生发出“上善若水”的人生赞叹!(未完待续)

 2018年1月


【作者简介】郭宽平,中国一拖公司叉车厂工会干事,现已退休。喜欢文学。九十年代初期至2002年,先后发表杂文、小说、散文、论文、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达三十多万字。现有作品散见于各网络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