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 何谓“与善仁”?

 舞酒绿林 2022-06-01 发布于广西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的第三个特性是“与善仁”。“与善仁”,这一句版本存在较大分歧。河上公、王弼本以及通行本采用“与善仁”;傅奕本是“与善人”,“仁”与“人”哪个恰当没有定论;帛书本是“予善天”,更不好懂。我们以通行本作解读。 何谓“与善仁”?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与善仁’,万物得水以生,与虚不与盈也。”意思是,万物得水才能生长,但需要的才给,不需要的不给与。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说是水的形态:“态度亲仁(与善仁)”(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29页。)水有何态度呢?还能亲仁?

南怀瑾说:“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行’”(南怀瑾:《老子他说》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29页。)指的是人“与善行”。人也不可能修行到与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陈鼓应今译:“待人善于真诚相爱”(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3页。)没说水的特性,直接喻人,不妥。

“与善仁”的关键词是“与”字。“与”,多注为交往、交接。“与”在此应是它的本义:赐予、施予、给予。水有给予的特性,没有交往的特点。人才会有交往、交情。水能够给予万物“善”和“仁”。虽然老子不主张“仁”,但也不反对“仁”。水的行为特征善良仁爱,恩泽万物,润物无声,施雨露,冒清泉,只是给与,不求回报。以水喻人,就是要提倡与人为善,人间大爱,慈善为怀,多做好事,不图回报。雷锋就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