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支康乃馨 (五)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 1.糕 攒 漫 吁吁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5.8% 2. 我和弟弟将打工得来的康乃馨献给了妈妈。 考点:【概括归纳】18.11% 要点分析:由于本题题干限定要20字之内作答,因此概括时点出谁做了什么事即可。 3. 十一支康乃馨是我和弟弟送花时不要小费,向十一位收到祝福的母亲说明原因要来的。 考点:【概括归纳】18.11% 要点分析:本题仍然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信息搜索范围定位在(9)到(12)段之间。概括时能够点出最关键的“不要小费”、向十一位母亲解释说明即可。 4.被我们的一片孝心深深打动;她们都愿意在母亲节里将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 考点:【文意理解】12% 要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人物行为的能力。“我”和弟弟向每一位接受礼物的母亲都说明了自己想要免费获得一支康乃馨的理由——送给自己的母亲,同样身为接受礼物的一方,这些母亲也能够感同身受地接收到“我”和弟弟对母亲的孝心,因此也乐意成人之美。 5.①语言。例:“是的,噢——不,我们是想找一份工做,您这儿还缺人手吗?——我们打算用自己挣的钱给妈妈买一份礼物呢。” ②动作。例:“我们俩翻遍了上衣口袋,都不见那钱的影子。” ③神态。例:“我红着脸竟不知道该怎样表示感谢。” 考点:【描写方法】3.26% 要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掌握程度,题干要求举例说明,难度较低,选取符合手法的句子简单说明即可。 6.示例:我认为它表达了母亲们对孩子们的爱。“我”和弟弟想要给母亲送花的心情打动了这些母亲们,正因为她们也收到了自己孩子送的花,更能体会作为母亲收到礼物时的那种快乐的心情,愿意成全孩子们的孝心。她们在“我”和弟弟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孩子的影子,所以愿意送花的行为体现了母亲们对孩子们的爱。 考点:【个人观点】0.46% 要点分析:本题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1.擅长 沧桑 鉴赏 裂痕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5.8% 2.怀疑—困惑—恍然大悟 考点:【人物心理】0.92% 要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首先要定位答题范围,“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3词,分别出现在第②、④、⑥段。第②段中,“我”听到这句话后的反应是“觉得他在骗我”,可以得出此时“我”的心理是对此持怀疑态度的。第④段中提到这个句子后,第⑤段直接点出“我更加困惑了”。而第⑥段开头则直接点出了“恍然大悟”。 3.排比;连用三个“也许”,点出了三条“我”让卖笛人帮忙挑选笛子的原因,营造出了舒缓的语言节奏。 考点:【修辞手法】3.66% 要点分析:本题点出修辞手法后,需要说明判断依据,即出现了连用的词,然后说明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简单分析这么写有什么好处。“也许”一词本身带有一种缓慢的节奏感,后接较长的句子,让阅读节奏更为舒缓。 4.B。这段文字解释了为什么“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放在B处正好承接邻居老人的解释,说明竹子要经年历冬才能做成笛子。如果放在A处,一开始就解释了原因,就不会再有下文“我”的怀疑和困惑的过程,不符合文意。 考点:【段落位置】5.09% 要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判断段落位置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所给段落表达的核心内容;其次,要判断给出的空处所在段落在说什么,选择合适的位置代入看是否与段意符合;最后,结合全段看是否与上下文存在相互矛盾之处。 5.“其中的玄机”指的是只有经历严冬酷寒,变得质地坚硬、品格贵重的竹子,才有资格被做成竹子。 考点:【文意理解】12% 要点分析:本题题干所说的“其中的玄机”,实际上问的是“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的原因,根据邻居老人的解答和第⑥段“我”的感悟进行概括即可,重点需要突出能够被做成笛子的竹子有哪些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