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庙号独特到历史独一份的宋朝皇帝,24岁就驾崩了

 思明居士 2020-07-22

闲扯北宋历史的另一面(15)宋哲宗赵煦时期

宋哲宗赵煦,北宋第七个皇帝,活的年头不长:24岁就没了;当皇帝时间不算短:在位15年;亲政时间不长:在位头八年他奶奶高太皇太后做主,后七年他是他说了算。就是这么个小皇帝,故事挺多:继位时被几个叔叔惦记皇位,当政后又是党争,又是征伐西夏,英年早逝后,皇位之争又平衡出一个结果最差的人选。

赵煦的庙号,也是很少见的“哲”。纵观中国历史,叫哲宗的可是头一份。再往后找到叫哲宗的,就得到外国了:大清同治年间死的朝鲜国王李晟,庙号朝鲜哲宗。

庙号独特到历史独一份的宋朝皇帝,24岁就驾崩了

据说是那位朝鲜傀儡君主

在谥法里,“哲”,是个美谥。知人曰哲;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知能辨物曰哲。在这么短的人生里,哲宗能得到这么一个庙号,说明他还是干了点事的。

在宋朝皇帝里,宋哲宗属于少见的好武的几个。哲宗亲政后不断主动打击西夏,并获取了一系列胜利,让武力孱弱处处退让的宋朝扬眉吐气了一把。但哲宗朝被说得更多的,是所谓元祐党争。说到新旧党派的相互清算,除了各派的立场不同,观念不同,我个人臆想宋哲宗的心理因素可能也占部分比重。这小孩没爹,说起来故事就长了,而且这事延续的时间也长。

不知怎么搞得,从宋哲宗往上数的祖孙三代都短命,宋英宗赵曙36岁(1032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38岁(1048年—1085年);宋哲宗赵煦25岁(1076年—1100年)。

庙号独特到历史独一份的宋朝皇帝,24岁就驾崩了

神宗皇帝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二月,赵煦的老爹宋神宗病情恶化,不能处理朝政。宰相王珪率宰执大臣们入见,请求立储,并由皇太后高氏听政,高氏即后世著名的高滔滔是也。神宗当时的健康状况已经很糟了,已说不出话,但神宗心里清楚,自己那两个年富力强的兄弟雍王赵颢、曹王赵頵也在觊觎皇位。为了自己儿子着想,神宗立马点头首肯。当年的三月,宋神宗就被神召走了,九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改元元祐。

宋哲宗继位时年幼,高滔滔由太后升级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在宋神宗活着的时候,大搞王安石变法,高太后就看不过,现在是高太皇太后当权了,自然要翻案。

高太皇太后把当年反对新政而遭贬的旧党官员都招了回来,重点应用,比如司马光。司马光因反对新法而被发到洛阳,坐了十五年冷板凳。重新上课以后,司马光把多年来对新法积压的反感来了一次清算。司马光本人虽是君子,但对新法是极力反对的,在他的力主下,新法大部分被废除,旧法被逐步恢复。

庙号独特到历史独一份的宋朝皇帝,24岁就驾崩了

据说是女中尧舜的高太后

在宋哲宗登基后的头八年,在高太皇太后的明里暗里的支持下,旧党对新党进行了全面打击。旧党的刘挚、王岩叟、朱光庭等人采取了风闻言事的做法,大肆搜寻新党骨干,如章惇、蔡确等人的传闻轶事,甚至不惜穿凿附会,把罪名安插到新党人员的头上。其中之最,就是北宋开国以来打击面最广、力度最大的文字狱案—车盖亭诗案。

除了立场问题,新党的部分核心官员,在私德和其他一些政务上也留有把柄给人家。比如宰相蔡确,曾在神宗立储时有想拥立宋神宗兄弟的意思,如此又跟当时的高太后结怨。旧党利用这些矛盾问题,对整个新党集团进行了数次斩草除根式的清算,蔡确、章惇、韩缜一起被“光荣”的定为“三奸”。包括章惇、韩缜、李清臣和张商英等人再度重贬,甚至连地方官李德刍、吴安诗和蒲宗孟等人也没有放过。

重新站在政治舞台中央的旧党老臣,自然知道谁提拔了他们,谁是现在掌权的。所以每每上朝奏事时,这帮子大臣都围着高太皇太后转,并不把宋哲宗放在眼里。朝堂上高太皇太后和哲宗对坐听政时,大臣们都是面向高太皇太后奏事,留给哲宗的只是一片屁股和后脑勺。所奏之事只要高太皇太后首肯了,宰执大臣们经常连形式上给哲宗看看,让皇帝点点头的面子工作都省了。 哲宗虽然年幼,可不见得不记恨这帮人的势利做派。

有个例子可以说明。元祐初年,大臣苏颂被从外地召回京城工作。他有事在奏报高太皇太后以后,必定再禀告哲宗;哲宗凡有要事宣读,苏颂必定告诉诸大臣,让他们俯首听命。后来哲宗亲政,元佑时期的旧臣都遭贬职,御史周秩想一并弹劾苏颂。哲宗说:"苏颂素明君臣之义,不要轻率议论这位国家的元老。"你说哲宗既然记住了当时谁对我好,哪能没记得谁对我坏。

庙号独特到历史独一份的宋朝皇帝,24岁就驾崩了

苏舜比较厚道

高太皇太后也好,众旧党大臣也罢,他们都想把宋哲宗培养成一个守成天子,别像神宗那样,还想着改革,还想着进取。最好大家都安安稳稳的,谁不也别折腾,也不用进步。从朝廷给年幼的哲宗安排的导师就能看出来。

司马光当权,自然选自己一派的人出任帝师,好施加影响。当然选帝师也不能瞎搞,从学术水准来看,司马光选的人也没得说:程颐,著名的大家。我们知道这位老兄,更多的是因为程门立雪和程朱理学。程颐这位大哥学识一流,但是教学枯燥刻板,想想他本身就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心理和心态得多教条和死板。他行路走方步,说话求斯文。每每讲课之前,都会宿斋豫戒,正襟危坐。他是在以圣人样、教圣贤书,希望把小皇帝培养成他们“模子”里的圣主。

哲宗皇帝年幼,对这位程老师十分敬畏,甚至害怕。爱玩是人的天性,何况哲宗当时就是个孩子。一次哲宗上课途中,随手在御花园折了个柳枝,一边摇一边背《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本以为这种“即景学习”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谁知程颐教训道:“万物当春发生,怎堪无端摧折!”把小皇帝吓坏了。类似程颐这种做法,在不知给小皇帝带来多少内心的阴影。皇帝的伴读小盆友和周边的小太监也反感。这种做法,连原来支持、看中他的同僚们也看不下去。司马光也烦得不要不要的,说:“就是因为程颐他们这种做法,才使得皇帝不愿意亲近儒生。”旧党的吕公著也认为小题大做,有些过分了。一直看好程颐的高太后,这次也生了气,曰:“坏鬼乱事”。

庙号独特到历史独一份的宋朝皇帝,24岁就驾崩了

哲宗皇帝

皇帝虽然年纪小,但不一定会忘记这些个破事。等哲宗长大亲政,把旧党都打发了,除了想变法改革必须先挪开这些旧党之外,恐怕也有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厌烦因素。

至于高太皇太后,对年幼宋哲宗而言也未必是个愉快的存在。

在一般人家,奶奶辈的看孙子辈,一般都是疼爱。当然北宋官家那不是一般人家,自然是按皇家规矩来。政事上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生活上也对哲宗的严苛管教。首先为了避免哲宗年轻就耽于女色,高太皇太后派了二十个年长的宫嫔照顾他的起居,嚯嚯,估计哲宗心头一万个草泥马奔腾。然后又常令哲宗晚上在自己榻前阁楼中就寝,这相当于限制了哲宗活动自由和自主独立的空间。

让哲宗更难接受的,是高太皇太后对待其生母朱氏的严苛。因为朱氏出身寒微,仅是神宗的侍女,后被临幸生了赵煦、蔡王赵似和徐国长公主。当时的正宫皇后是向皇后,直到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朱氏才被封为德妃。赵煦即位后,向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朱氏只被尊为太妃,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在如何对待朱氏问题上,朝中曾有争论,但高太皇太后想压制朱氏,直到元祐三年(1088年)秋,才允许朱氏的舆盖、仪卫、服冠可与皇后相同。

对高太皇太后和旧党大臣的所作所为,年幼的宋哲宗都记在心里。因为当时人微言轻,对于一个手中没权的皇帝来说,可以这样形容,宋哲宗不说话并不代表他没意见。少年老成的他把这些烂人破事记在心底,等着以后清算。在他还没有亲政的时候,有些不满已经有所表现。比如每次大臣向高太皇太后奏报时,哲宗都沉默不语。有次高太后问哲宗为何不表达一下意见,哲宗回道:“娘娘已处分,还要我说什么?”

哲宗常使用一个旧桌子,高太皇太后令人换掉,但哲宗又派人搬了回来。高太皇太后问为何,哲宗答:“这是父皇(宋神宗)用过的。”刘挚曾上疏,让高太皇太后教导赵煦如何分辨君子和小人,高太皇太后说:“我常与皇帝说这些,但他并不以为然。”高太皇太后已然知道这个孙子,恐怕不会按照自己的规划路线成长了,更加不舍手中的权力,跟哲宗之间裂缝也就越来越大。

庙号独特到历史独一份的宋朝皇帝,24岁就驾崩了

哲宗陵

终于到了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的八月,高太皇太后大限将至,她当着哲宗告诫范纯仁和吕大防等宰执大臣:“先帝,指神宗,追悔往事,至于泣下,这事官家应该好好记着。老身殁后,必然有很多人来教唆官家,应该不要听。”

几天后,女中尧舜高滔滔病死,终年62岁。同年十月,17岁的哲宗亲政,开始正式行使他的皇权。亲政后的宋哲宗,立马展现出他隐忍已久的想法,希望继承神宗的遗志,变法图新,富国强兵。推行新法,首要之事,当然是重用变法派大臣,打击旧党老臣。

新党主将如章惇、吕惠卿等,皆被哲宗召回。转年的四月,宋哲宗改年号为绍圣,明确宣示继承神宗改革事业的意思。章惇成为宰相,曾布入主枢密院,蔡卞、许将、黄履等先后任执政,林希任同知枢密院事,新党控制了朝政。

旧党的重要官员像吕大防、刘挚、苏辙、梁焘相继被贬往偏远地区。其他人旧党官员包括韩维、苏轼、程颐等数十人也都相继被贬。死人也不能避免被清算。司马光、吕公著已经病死,都被夺谥毁碑。就连对高太皇太后,哲宗在章惇的撺弄下,直指这位女中尧舜是“老奸擅国”,差点追废其太后称号及待遇。

本来新党推行新法是改革弊政,希望国富民强。结果党同伐异的事态愈演愈烈,打击旧党成为主要政事了。哲宗虽然是个有上进心,也干了些正事的皇帝,但在他的庇护或者支持下发生的党争乱象,是那个时代留给历史的一个极差的样例。

一个段子,旁证党争的激烈和乱象:

绍圣、元符年间,有个叫马从一的人,主管归德府,即现在河南商丘县的水运公署。正巧转运使到归德府来视察,这位马大人就随着众官员去拜见。转运使看到他很生气,大声呵斥说:“听说你不尽职守,本来就想查办你,你还不马上走?怎么还敢来见我!”马从一听了大惊,忙说他是湖南人,为了供养父母而不得不到职。转运使听他说话是南方口音,于是就渐渐息怒说:“湖南也有司马氏的族人吗?”马从一回答道:“我姓马,主管排岸司的工作。”转运使的脸色就阴转晴了,说:“既然这样,那么你好好尽你的职守就行了。”原来转运使大人刚才看名单不仔细,把排岸司和马从一连着看了,一瞧叫司马从一,那定是司马光的族人,所以想收拾他。从这以后,这位马大人再写简历时,就把“司”去掉,只写“南京排岸马从一”。

这个段子是瞎编的,还是真的,我们不知道,能知道的是,这篇是出自大诗人陆游的手笔。

庙号独特到历史独一份的宋朝皇帝,24岁就驾崩了

陆大诗人

不管怎样,年轻的哲宗有梦想,有干劲,但最重要的那个“命”,他没有。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当皇帝15年,亲政仅7年的宋哲宗赵煦病逝,年仅二十四。他英年早逝又没儿子,突然驾崩给宋朝带来的蝴蝶效应,可就有意思了。他之后的北宋朝廷,就得欢迎一代才子:宋徽宗,闪亮登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