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四有”新姿态奋进教育新时代|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0-07-22

以“四有”新姿态奋进教育新时代

/ 山栀子

教师是什么?

春蚕,红烛,人梯,园丁,摆渡人……很多形象生动的称呼。

筑梦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称谓,一个浪漫而伟大的名字。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有幸赶上这个好时代,乘上新时代的巨轮和国家一同逐梦前行。新时代,新青年,致力于“四有好老师”,我们也应该做到“四有”新状态。

有教育故事。枝江大曲有一句广告词,“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教师的故事,来自于哪里,来自于课堂,来自于学校,来自于一名教师的岗位和责任田,来自于立德树人的“事发现场”。就像今天的演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写好这个故事,就要用“心”来为文,以“情”来握笔,以“爱”贯之。这个故事,奉献的是“青春”,付出的是“责任”,书写的却是“平凡”。这个故事,最美的篇章是与学生共度,和学生共鸣,教学生求真。让教育充满好故事,就必须做好一名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其实很简单:若干年后,你的学生可能早已经把你所上的课,把你所讲过的知识全部忘记,心中却永远有一个关于你的故事!一所好的学校同样如此,若干年后,还能唤起学生关于她的美好记忆。

有教育气质。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好老师,就要有好老师的形象。青年教师,应该有青年特有的姿态。教师的气质源于其德行和专业,就是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的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得好一点,要让学生佩服你。一名青年教师,要专注于专业成长。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身正为范,就是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老师的言行,是学生活生生的教科书。为人师表,才能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应该是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弱者有着天然的同情。

有教育梦想。教育永远行走在守正的路上,因为有一群始终坚持传递正能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教育人,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教育人的初心,就是做好学生的筑梦人。由衷热爱,或是被迫选择,不管我们是在怎样的背景和心态下走进教育,我们都要坚持教育的“初心”不失,不偏,不乱。如果你初为人师,请尽情地把你的青春和激情挥洒自如,走自己的路,不管他人如何评说;如果你已成长为骨干或名师,风光时也不要太得意,回头看看自己成功的路,须懂得在自己努力的背后,还有一个团队的帮衬和单位给予你的机会和平台;如果你教书一辈子却依然平凡,不必眼羡别人,更不用低看自己,无愧就无悔。我们局机关的退休干部杜丽君50岁时开始写诗,10多年后终有所成,诗名远播。原荆州市中学语文教研员余映潮50岁时开始上课,笔耕不辍,成为影响全国中语界的名师。王世发老师用40年的阅读、写作、反思、研究、教学,标注了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心向阳光,守住宁静,崇尚事业,享受幸福,要成为教师的精神追求。让我们的匆匆的脚步慢下来,等等我们的“初心”和灵魂。

有教育信仰。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社会的喧嚣和浮躁,全民的焦虑和躁动,更加需要我们有教育的定力,有职业的信仰。我们既不做“焦虑一族”,也不做“佛系青年”。心,决定方向和姿态。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正如我们在电影《芳华》中看到的一样,在芳华褪去时,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坚守的力量。不忘初心,就是在岁月洗礼中,在历史沉浮中,善良的人依然善良,质朴的人依然质朴,沧海横流而不褪其色,风起云涌也不改其志。

同志们,青年老师们,故事,涵养情怀;气质,凝聚气场;梦想,培育初心;信仰,铸造品质。让我们一起一直向前走,趁着年轻多做事,以四有的新姿态,奋进教育新时代;愿我们都能在芳华褪去时,在人生谢幕时,仍然像归来的少年一样初心不改,无愧无悔。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松滋市新江口镇青年教师微演讲比赛会场的总结讲话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