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展飞——《写给青年教师的几句话》

 莱西一中 2021-01-21

        几天前的班主任会上,我以比较急迫的心情给年轻班主任们讲了两点:一是主动去学习,二是主动去反思,争取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讲的过程中,提到了一中同事们的事例,也提到了自己。我自己算是一个反面教材,当然,年轻老师们也可能觉得这是正面的。事后想一想,自己对年轻老师的希望,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选择快乐的权利。我可以把蹲守校园当成一种快乐,却未必就要绑架所有人一同前往。毕竟,他们还是年轻人,苦行僧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到底是残忍了一些。

       仔细想来,一名老师,只要能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没有拖学校的后腿,就完全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正如我以前说的,我希望老师的姿态是优雅的,只有老师的姿态优雅了,才能教出姿态优雅的学生。把自己竖为标杆,实在是一个管理者应当警惕的大忌。

        教育,往往都是引导人们往前看,似乎只有远方才是美好的,正如我经常给学生描绘大学生活的美好那样,而眼前,则成了苦难。这让我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悲哀,当我们的教育,让学生的成长得不到善待,让老师的生活变得没有情趣,这种教育便只剩下了眼前的苟且,哪里还有什么诗和远方。

        很多事情,虽然我能够意识到,然而以我的力量,尚难以改变现状,不过我依然愿意把这些想法化成文字,留下一点思考的痕迹。

       我之所以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或许是因为有一些“好为人师”的私心,或许仅仅是因为比他们年长一些,不希望他们走一些我曾经走过的弯路,更不希望他们经历我曾经经历过的痛苦和受过的伤害。

       人的痛苦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刀子扎上一下,鲜血淋漓,钻心刺骨之痛,然而这种痛存在的时间往往较短,并且治愈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每每有人在种种郁结后,大哭一场,宣泄一番,虽然痛,然而却释放了郁结,所谓的痛快,大抵就是这种情形。

       第二种痛,正如在肉中植入一根刺,不见血,也见不到伤口,却能给人以严重的折磨,让人时不时地疼一下,这种折磨甚至是日久年深的,让人始终在一种有苦难言的不安之中。

        写下这段文字,是因为我想起了自己写的一篇文章《被刺痛,才会有挣扎的渴望》,写到这里,我有些矛盾,一方面,我并不希望青年教师们受到伤害,另一方面,我又希望他们能够在某种刺激下,自觉奋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受到伤害的可能降到最低。

       对于年轻教师,我最担心的是他们“放弃成长”。工作十四年来,我见到了太多“放弃成长”的老师,他们选择了心安理得,选择了颓废,选择了随波逐流,踏实地甘于平庸。

       富兰克林说,有的人二十岁就死了,七十岁才下葬。一个放弃成长的人,其实跟死了的人是没有区别的。有一个词一直在候着所有停滞不前的人,这个词叫“倦怠”,全称是“职业倦怠”。一个倦怠的放弃成长的人是可怕的,正如富兰克林说的这种人。

       除了放弃成长,我还担心他们受到伤害。所谓伤害,有些是有形的,有些则是无形的,有些伤在当下,有些则是多年以后才能察觉。前者的那种伤害并不常见,后者却常常隐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这种伤害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对象,然而无论来自何方,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随意伤害。

       写到这里,想起了一个成语——蚌病成珠,蚌受到了沙子的侵入,原本是痛苦的,然而正是这种痛苦,孕育了熠熠生辉的珍珠。痛苦本身其实并不是一个人颓废的理由,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痛苦,并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努力。

       回顾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很庆幸,我始终没有选择颓废,没有放弃希望,在艰难的行走中,我始终坚守着最初的那颗心。我也希望,年轻教师们,能够内心强大,不忘初心,一路走下去。但愿他们有朝一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搁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