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想读书学习、不想工作赚钱,就是因为缺了这四个字

 十八点心理 2020-07-22

喜欢高手,就点十八点心理

高手有话说:

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如果不高考就能上大学就好了;如果不锻炼体能,就能长一身肌肉就好了;如果不工作,就能发工资就好了;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如果,但要实现这些如果,有一个窍门砖:意志行动。

那什么是意志行动呢?

有些行动是习惯性的、无意识的,比如爱眨眼、爱有节奏的颤动自己的腿,这样的行动就不是意志行动,因为它是没有目的的,也是无意识的。有些行动虽然有意识、有目的的,基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自然而然的完成,没有困难需要克服,比如吃一顿饭、玩一会儿游戏,这些行动体现不出人控制自己行动的能力,所以也不算意志行动。

综上所述得出: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而且意志行动的目的是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的。

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意志行动,一般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准备阶段。在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需要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作出决策。在做决策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会出现四种动机冲突。以自己为实验对象,思考思考

①双趋式冲突。比如一个人既想学英语,又想学德语,精力和时间有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其一的矛盾心情就是双趋式冲突。

②双避式冲突。比如怕货币贬值,存钱会带来损失;花钱买东西,又没值得买的东西。或者忍受货币贬值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或者花钱买没用的东西,难以做出抉择的矛盾心情就是双避式冲突。

③趋避式冲突。比如想吃很多好吃的,又怕胖;想考个好大学,又怕报名的人太多,竞争太激烈。这种获得一个目标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的矛盾心情就是趋避式冲突。

④双重趋避式冲突。比如两种工作,一种社会地位高但收入低,一种收入高但社会地位低;春节要到了,火车票紧张,没买到票,黄牛手里有票,但买票就得多花钱,避开高峰期,大年初一初二按常规价格少花钱买到票,但回家就耽误了除夕和春节与家人团聚了。这种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的矛盾心情就是双重趋避式冲突。

以上四种决策选择其一之后,接下来就到了

第二个:执行决定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既要坚定的执行既定的计划,又要克制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动。而且还要不断观察形势的变化,发现新情况;没有提前预料到的困难或者挫折时,要及时地分析,找出克服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及时修正那些不适合形势发展要求的计划,以保证实现预定的目标。

比如说,一个高三的学生要准备高考,首先他要对这一年的学习计划做一个安排,比如每个学科分配的复习时间以及要做多少张模拟卷之类的;其次要克服自己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以及营养饮食的搭配等;其三,还要学会观察高考的政策变化动向以及自己准备要上的那个大学相关情况;最后,还要对自己在这一年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或者跟自己有关事件发生的积极应对心理。

在确立目的的过程中,任何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都有预想达到的目的。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是书写自己的历史。

十八点心理,高手在这里等你
让我陪你聊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