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会坚持自认为正确的理论吗——从众效应

 十八点心理 2020-07-22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第61篇文章— 
如何参与话题互动
打开公众号后直接发消息给我即可
格式:张三+你的话题内容(可匿名)

1

你会坚持你所认为的正确理论吗?哪怕许多人都说你是错的。

社会心理学家阿希在研究群体压力时,曾经做了一个经典的从众实验:阿希将7个男大学生被试者组成一个小组参加知觉判断实验。

实验的真正目的是考察群体压力对从众行为的影响。

7名被试中,只有编号为6的被试者是真被试。其它均为实验助手。

实验过程中,每次呈现两张卡片。一张卡片画有一条标准直线,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和标准直线一样长,被试者的任务是判断三条直线中哪条和标准直线一样长。

2

实验开始后,头两轮比较都很顺利,所有人的判断都一致,但第三轮比较开始后,虽然正确答案还是很明显,但是被试者的判断开始出现分歧。

首先,1号做出了错误回答,接着2号也做出了错误回答,3号也表示赞同前两位的看法后,真被试者在想:为什么是这样?这些人眼睛有问题,他开始问自己。

然后,4号、5号也“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时真被试者的立场开始动摇轮到6号,也就是真被试者判断了。

结果怎样:实验表明,数十名被试者自己独立判断时,正确率超过90%,但跟随他人一起判断时,做出错误判断的比例平均达到37%,76%的被试者至少有一次迫于群体的压力,作出了从众的判断。

3

阿希还发现:当卡片上直线的客观差异变小时,从众的比例开始上升。这意味着,情景很模糊时,人们进行客观判断的把握性下降。容易选择从众。

此外,如果在群体中再加入一名真被试者,从众的比例会明显下降,这说明,如果个体的判断受到支持,哪怕是少数人的支持,那么他也能更好地抗拒群体的压力。

4

从众是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地现象。

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这属于从众效应。

从众一般有三种类型:

真从众:个体不仅外在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而且内心也相信群体地判断。

权宜从众:个体不仅外在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判断,相信真理在自己这边。

反从众:个体的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但由于各种原因,外在的行为表现与群体的主流不一致。比如群情激愤,领导也受到感染,想法和感受和员工一致,但是行为上冷静客观。

5

从众心理在生活中常见的有:消费从众、学习从众、恋爱从众、就业从众等。

比如说今年流行穿格子衣服,我们很多人都会买格子衣服,即使有些人并不适合穿格子衣服,这便是消费从众;

比如,身边的同学都有女朋友,只有自己没有,那么这个男孩也会去积极寻找自己的女朋友,这便是恋爱从众。

在客现存在的真理与事实面前,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从众”,如“母鸡会下蛋,公鸡不会下蛋”——这个众人承认的常识,谁能不从呢?

在日常交往中,点头意味着肯定,摇头意味着否定,而这种肯定与否定的表示在印度某地恰恰相反。

当你到该地时,若不“入乡随俗”,往往寸步难行。

因此,对“从众”这一社会心理和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认为“从众”就是无主见,“墙上一棵草,风吹一边倒”。

凡事从众、缺乏独立思考,就会使自己失去个性,正确的做法是从众但不盲从,考虑社会规范、但也要发展自己的个性。

十八点心理,高手在这里等你
让我陪你聊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