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学术叛徒”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靠什么改变世界?| 艾问

 艾问人物 2020-07-22


文/什小瀑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10月9日诞生。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此奖项颁给芝加哥大学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满头银发、72岁的理查德·塞勒风度翩翩的走上领奖台,当被记者问到怎么花掉900万瑞典克朗(约730万人民币)的奖金时?他想了想,然后笑称,“根据我的理论,当然是以最不理性的方式花了!”

iAsk

“另类”经济学者的成名之路

同很多诺贝尔获奖者的“天才”、“勤奋”等特质不同的是,塞勒曾一度和 “庸碌者”、“懒惰”一类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在罗彻斯特大学导师的印象中,塞勒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学生,拿毕业证都存在难度。而他的朋友认为他是个“很懒惰”的人。据说塞勒在一次公开场合还对此进行过承认。

这位“另类”经济学者在1974年获得了罗彻斯特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从此开启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之路。

他收集经济学中的反常现象,并将心理学纳入经济学,发展成为行为经济学。由于行为经济学中强调人的“非理性”,很多学术观点和理论经济学有出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塞勒被一众经济学者视为“学术叛徒”,甚至很多论文遭遇被退稿命运。

时间证明一切。历经30多年,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开始接受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基础日益夯实,而塞勒终于凭借其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iAsk

“股神”、顾问、演员、作家?

他的身份不止一个

除了行为经济学家的身份外,塞勒还拥有多重身份,跨界领域之多令人咂舌。

塞勒经营着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在2009年3月到2017年10月6日期间,标普500指数上涨了277%,该基金的A类部分上涨了512%,由此,塞勒荣获“股神”称号。

塞勒曾以顾问的身份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出谋划策”。在奥巴马竞选期间,塞勒利用人们“高估小概率”事件的心理,建议奥巴马在Facebook上筹集竞选款,并在捐款人中进行抽奖,中奖者可获得与奥巴马见面的机会。通过这一举措,奥巴马筹款额大幅上升超过希拉里。

塞勒是一名演员。曾参加电视脱口秀节目《Tavis Smiley》,并在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中,高调“打酱油”,与赛莲娜·格美兹(Selena Gomez)上演对手戏。

与此同时,他还是一名作家。代表作有《赢者的诅咒》、《准理性经济学》、《助推》等,将自己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和经验进行推广。

iAsk

他的经典理论有哪些

经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每个人都能理性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行为经济学的观点可以用一句电影台词形容,“把人想象成以逻辑指导行为的动物,实在是疯狂之举。”

塞勒以独特视角,通过研究人类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得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且影响深远的结论。

下面,艾问人物就给大家介绍塞勒众多理论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三个。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想购买价值5万的某奢侈品,对着工资卡不忍出手,但如果此时你的彩票中奖了,中奖金额为5万,那么你可能会马上将这件奢侈品收入囊中。

同样的5万元,价值本质相同,收入来源不同,消费倾向及决策却不同。在塞勒看来,这是因为人们在心里对两者设定了不同的心理账户。

用心理账户来分析行为,可形成内在控制机制,对于家庭预算可以进行更好的调节和处理。对于公司来说,也具备同样的价值。

“禀赋效应”

塞勒曾做过一个实验,把学生分为两组,并准备了一批价值5元的杯子。

他问第一组学生,愿花多少钱买这个杯子?学生报出的价钱平均为3元。然后他来到第二组,送给每人一个杯子,然后问他们愿意以什么价格卖出这个杯子。结果学生平均报价为7元。

塞勒认为人们在决策时,并不能“公正”权衡利害。和获得某物的快感相比,失去的痛感更为强烈。所以人们会对已有的商品估价较高,这就是“禀赋效应”。

在处理人际关系或者进行商业谈判时,“理性人”认为应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事实上,人们更在乎的是对方是否“侵犯”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宁可“分崩离析”绝不“委曲求全”。

跨期选择

面积相同的两栋房子出售,一栋比另一栋要少花60万但每年要多花6万的物业费。你该如何选择?

塞勒认为,把收益、成本分散在各个期间进行决策,即跨期选择。在他看来,人类在跨期选择上的能力有待提高,甚至很难做出长期的理性选择。

由此,塞勒助推了养老金计划,使很多没有存储习惯的人默认加入储蓄计划,并将储蓄率同薪酬增长率自动挂钩。此计划在很多国家得以推行,也是其最为知名的一个理论应用。

艾问每日人物(微信ID:iaskmedia)想说:

每个人或每个企业,几乎在每天都面临着许多选择、决策。在这些决策中,有一部分是非理性的,并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在这些行为背后,塞勒发现了人类潜意识里的奥秘和经济学规律中较为人性化的一面。

这也许是人类面对自身的开始。

感谢塞勒对“非理性”的研究,让众多不理性的人也能做出最佳决策。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