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之《赢家的诅咒》

 莫为天下先 2023-04-22 发布于湖南
图片

作者简介

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生于1945年,1974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5年,理查德·塞勒当选美国经济学学会主席。2017年,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理查德·塞勒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塞勒教授目前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执教,任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及行为决策研究中心主任;此外,他还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主持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塞勒教授被公认为行为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先驱,其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学科。

作品简介

《赢家的诅咒》出版于1991年,是塞勒教授在《经济展望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上发表的行为经济学论文集。“赢家的诅咒”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文章。本书13篇文章旨在发现与分析经济学中的“反常”(anomalies)。反常现象是指与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和预测不一致的现象,但在现实经济中普遍存在。从对这些反常现象的分析中,塞勒教授运用博弈论、金融学、劳动经济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在消费者选择、自我控制、储蓄行为和金融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构成了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作品主要内容

合作

许多经济分析——其实是所有的博弈理论——都是从一项假设开始的,就是假设人们兼具理性与自利。但是,从理性自利的假设所推导出来的预测,并不是完全准确的。事实上,无论是最原始社会,还是最先进的社会,都产生了更高程度的合作,这些远远超出了可以解释的那些只采取利己的现实策略的情况。

在公共产品——囚徒困境的情况下,虽然自私行动是占优策略,但人们常常会采取合作策略,而且在参与者能够彼此交谈,以及对团体有某种认同感的情况下,合作是较为普遍的。要探讨人们为什么会合作,必须要检视单次博弈及重复博弈这两种情境。经济理论对博弈的结果作了两种预测,一种预测被称为“强搭便车假说”,即没有人投资给公共产品,而这个结果是由自利理性模型预测出来的;另一个比较不极端的预测被称为“弱搭便车假说”,它认为只有一部分人会搭便车,从而产生了公共产品的“次优水平”,虽然不必然是零。

我们无法指望所有人都会为了善的理由而自愿贡献,而任何自愿制度都可能使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强搭便车预测明显是错的——不是每个人每次都会选择搭便车。普遍搭便车和在最优水平上做普遍投资之间有很大差距。同时,塞勒教授注意到合作与公共产品的投资报酬之间是正相关的。群体透过合作取得越多的收益,就会看到越多的合作情形——合作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因此,我们需要小心检视“自利的理性”在经济模型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利理性带来的是“理性的愚者”,只根据自我收益所做的相互选择,一定会导致总体的次优选择。

最后通牒博弈

2

人们抵制他们认为不公平分配的意愿,在经济学上有超越议价理论的启示。每当一个垄断者设定了一个价格(或工资),它就具有了最后通牒的性质。正如在最后通牒博弈中的接受者,可能拒绝一个数目很小,但是大于0的出价,买方也会避免买一个标价将消费者剩余压缩到最小的不公平交易。

公平的观念在协议结果的决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人区分为“公平人”以及“博弈人”,平均分配每样东西的人被视为“公平人”,而行为像是符合经济理论的人,被视为是“博弈人”。大多数人都不完全是任何一个极端观点所描述的人,大多数人喜欢多一些钱甚于少一些钱,也喜欢被公平对待,而且喜欢公平对待他人。当这些目标互相冲突时,人们会做某种程度的取舍。

目前的博弈理论是标准化的理论,是在自利与理性为共识的情形下,描绘出最优行为。为了描述人们的真实行为,实验研究也正在寻找必要的证据。在发展指示性的博弈理论上,理论工作和实证工作两者都必不可少。单纯的理论无法告诉我们,对手的效用函数中有哪些因素,以及要为他的理性划定什么样的限制。人的行为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境和环境中其他微妙的情况,未来的研究应该探索会产生每一种行为的因素,而不是试图证明一种行为或另一种行为具有优势。

跨行业工资差异

3

微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就是“一价定律”,然而,在劳动市场上可能存在严重违反一价定律的情形。即使在可衡量的员工素质是一样的情况下,一些产业显然比其他产业的工资高。这些跨产业的工资差异,也适用于跨职业类别,即如果一个产业中的某个职务的工资较高,则该产业的所有职务也倾向于工资较高。跨产业的差异并不是最近或是短期的现象,而是一种长期现象,同时产业工资模式也有国际间的普及性。关于跨产业工资模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实可能是跨职业类别的稳定性。找出职业类别工资差异呈现一致性的原因,是产业工资结构理论的一项关键任务。

为了揭开这些产业工资模式的奥秘,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公司规模、利润及市场垄断势力、资本密度和工会密度等与薪酬水平相关的产业特征展开分析。效率工资模型的基本概念是产出依靠员工的努力,而努力与工资正相关。付的工资越高,得到的员工努力越多。根据各种不同的“努力——工资”正相关关系,有一些不同版本的模型被提出,分别是偷懒模型、人员流动模型、逆选择模型以及公平工资模型。在各种模型的评估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往往缺乏实证基础与实证支持,需要更多所谓微观的微观经济学或是“纳米经济学”。

赢家的诅咒

4

如果所有的投标人都是理性的,就不会发生赢家的诅咒,这样赢家的诅咒就构成了市场环境里的一个反常现象。然而,在公共价值的竞标中,理性地出价是有困难的。理性出价需要先区别事前已得信息条件下的标的物的预期价值,以及在赢得竞标条件下的预期价值。然而,即使一个投标人理解了这个基本观念,如果投标人低估了因其他投标人的存在而必须做的调整金额,还是可能会发生赢家的诅咒。

竞标的一般形式是出价高的人获胜,并支付他所出的竞标价,此处有两项作用相反的因素要考虑。其他投标人的数量增加,意味着要赢得竞标,出价必须要更积极,但是如果中标了,其他投标人数量的增加也会增加高估标的物价格的机会——这表示出价不应该太积极。因此,投标人在各种情境下是做对了还是被诅咒了,需要通过实证加以判断。塞勒教授从实验及实地研究两方面提出证据,显示赢家的诅咒可能是个普遍的现象。

赢家的诅咒应该用现代行为经济学来研究,现代行为经济学是认知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结合。其认定的关键因素是认知错觉的存在,这是一种心理作用,会导致绝大多数的受试者犯下系统性的错误。每当这类错觉出现,市场结果背离经济理论的预测的可能性就会存在。

禀赋效应

5

基于特沃斯基和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塞勒教授在1980年提出禀赋效应的概念,即人们在出售一样东西时的要价常常会要求远高于他们获得此物所支付的价格。1988年,萨缪尔森和泽克豪斯也提出“现状偏见”的概念,定义为对目前状态的偏好。这些反常现象被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称为损失规避,即放弃一项物品的效用损失大于得到它所获得的效用,是价值不对称的表现。

禀赋效应认为,人们在决策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即对“避害”的考虑大于“趋利”。这就挑战了消费者选择分析的基础,即效用取决于客观资产价值;而且它还冲击了科斯定理,即只要交易成本为零,产权配置的最初状态与效率无关。根据禀赋效应,最初的产权配置应更注重效率而不能过分指望市场调节。塞勒教授在搜集整理支持禀赋效应及现状偏见的证据的基础上,讨论了它们与损失规避之间的关系。

跨期选择

6

跨期选择是指成本和利益分散在各个时期里进行的决策。在跨期选择的情况下,人们的长期理性选择能力是值得怀疑的。在许多情况下,个人行为的经济理论都是不可检验的,因为理论预测的结果太模糊了。人类几乎任何的选择,都可以因为找到某些效用函数而得到合理化,使得这些特殊的选择成为最优解。在微观的层面,在许多涉及自我控制的跨期情况下,个人常会质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出理性、长期的选择。在宏观的层面,跨期选择的心理学使得原本就很复杂的社会贴现率的选择问题,更加复杂。

许多经济学家将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视为无用的东西,这类研究经常提出一些显示个人违反了理性选择的特定假设的证据,却未能提出可以轻易融入经济模型的替代假设。然而,与忽略心理分析的经济学家不同,塞勒将心理学理论与经济研究结合,认为心理学对这种决策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习惯形成的假设似乎符合行为的直觉,且与为数众多的实证研究相符合,甚至还可以被检验。依赖可检验假设的解释,比起那些根据无法检验或难以置信的假设所做的解释更有吸引力。

储蓄理论和心理账户

7

人们如何评价不同的经济交易下的公平?消费者经常会从价格比较中提取积极或消极的交易效用,并与自己的消费偏好结合得出相应的公平标准,人们更倾向于把小的损失和大的收获合并起来看待。

在经济学里,标准的储蓄模型称为“生命周期理论”。尽管生命周期模型精致且理性,但其实证检验的结果并不是很好。消费的反常实证证据大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消费对收入过分敏感,其年增率与收入的关联太高;二是不同形式的财富看起来不像模型所主张的有那么高的替代性。心理账户概念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它假定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也会在心里记账。除了有不同边际消费倾向的心理账户系统,塞勒教授对主流经济学中莫迪格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做出了两点重要的修正:一是人们对收入的敏感大于各种形式的财富,二是人们缺乏耐心,短期内对贴现率的重视大于利率。

生命周期理论假设个人制订最优消费计划后会以钢铁般的意志去执行这个计划。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了解自我控制,所以他们会采取行动来限制自己的未来行为。一个方式就是采取无法反转的行动,另一个方式是采取内在强制性的经验法则。

小结

“只要能够依据理论做很好的预测,即使假设是错误的也无关紧要。”基于这个观点,塞勒教授对反常现象的看待强调理论的真实预测。虽然标准的经济学范式有其限制及弱点,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更好的替代理论。而对于新类型的经济理论的重要进展,塞勒教授认为应清楚地区分规范性理论及描述性理论。理性模型都倾向于简单且优雅地精确预测,然而行为模型倾向于复杂、混乱、预测较模糊。

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评论道:“发现始自对反常现象的认知,也就是认识到自然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典范对一般科学现象的预期结果。”《赢家的诅咒》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诸多学者针对某一经济现象做出的实验,对经济学中的反常现象展开分析。塞勒教授希望通过《赢家的诅咒》一书使人们认识到反常现象,以期能够看到新的、修正的经济理论版本更多地活跃在学界中。

风里雨里,金融法中心等你!

编辑/ 刘若琳

文案/ 陈梓涵

校对/ 张    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