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问何伯权:宁愿卖掉乐百氏,也要做个投资人?| 艾问企投家

 艾问人物 2020-07-22

10月26日

《艾问企投家》之何伯权

(完整版视频)正式上线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

每周五晚19:30同步播出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 

—— 何伯权

乐百氏,这个现在看来有些陌生的企业在20年前曾创造了商业奇迹,但如日中天之际却突然被达能收购,创始人何伯权选择退出,一片哗然,他也一度被认为是资本阴谋下的出局者、外资挤压民族品牌的牺牲者。

29岁创业,32岁成名,40岁“卖”了乐百氏,外界眼中,他像悲情英雄一样,被资本伤害,带着悔恨、气愤、无奈黯然离场,在哈佛访学一年后,何伯权低调回国,成立今日投资,那时还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但当他作为7天连锁酒店投资人和创始人郑南雁一起敲钟上市时,人们知道,何伯权又回来了。

1999年,39岁的何伯权把乐百氏的年销售额做到了20亿;2011年,51岁的何伯权上榜“福布斯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2018年,58岁的何伯权接受了艾问创始人艾诚的访问。

故事一


1992-2000年,是乐百氏和娃哈哈争夺最激烈的八年。面对娃哈哈的崛起,乐百氏不再是乳酸饮料的绝对霸主,面对宗庆后的步步紧逼,何伯权开始寻找帮手。

让人不解的是,比娃哈哈晚4年引入外资的乐百氏,在2000年将92%的股份拱手让给了法国达能,一同交出去的,还有何伯权手中的权力。

2001年11月30日,“乐百氏”召开特别会议,秦鹏代表达能总部宣布接受何伯权等5位创业者集体辞职的决定后,会场顿时骚动起来,何伯权上台尽量语气平和地阐述辞职原因:“我们对乐百氏今后发展战略的认识与控股方达能发生严重分歧…”话音未落,已有哽咽声,“从第二天起,我就消失了,这样离开是最好的。”

在“卖掉”乐百氏前,何伯权做过一个叫“沉船”的心理游戏。他在一个彻底黑暗的环境里,躺在地上。老师说,何伯权,你已经死了,被放进棺材里了。“轰”一声,“棺材”盖上了,他听到土落下来的声音,“创立乐百氏最初的三年,我什么都没有,没有钱,没有市场,但很有激情,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三到五年之后,逐渐有点疲惫;七到十年,我就觉得怎么会每天都是这样?”

艾问何伯权:卖掉心爱的企业有多难?

故事二

将自己耕耘12年之久的乐百氏拱手相让后,何伯权仿佛带着“悲情英雄”的名号消失了。待他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他已经凭借投资人而非企业家的身份,站在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纽交所。

2009年,7天连锁酒店赴美上市,何伯权作为投资人和联席董事长出席开盘敲钟仪式,仪式上的何伯权按住开市按钮整整15秒没松手。

此时大家才知道,何伯权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今日投资有限公司,并投资了包括久久丫、喜茶、爱康国宾、诺亚财富在内等十余家企业,投资回报率惊人。

他放下了乐百氏创始人的身份,也放下了成为中国首富的机会。在他按住的15秒里,何伯权头脑中浮现过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再次回归的何伯权想做什么,答案已经明晰。

艾问何伯权:如何尽好本分做投资?

故事三

一年前,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定义了“企投家”,他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企投家是全球商业界最大、也是最值得关注的新型成功者,马云、孙正义、柳传志、埃隆·马斯克......他们重新定义了企业家在这个时代的使命。

中国的商业文明正从产业商业时代,向产融商业时代急速地迭代衍变,一个没有资本意识和技能的企业家是不合格的,也根本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生存竞争形势。

我们看到一类叫做“企投家”的新物种出现了,他兼具企业家和投资家的融合性角色,具有鲜明的两栖型特征,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它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

他们的存在方式,代表着未来的风向标和新的商业之美。

艾问何伯权:企投两段论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带着好奇,一起期待何伯权的答案

明晚19:30,《艾问企投家》之何伯权

敬请期待!


《艾问企投家》

由艾问传媒与吴晓波频道联合打造

每期节目,艾问传媒创始人艾诚

将对话一位企投家

挖掘财富成长故事,剖析企投特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