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岳文学】宋老汉的扁担粽子

 西岳文化 2020-07-23
 宋老汉的扁担粽子

文/赵江波

粽子是传统小吃,一年四季都可食用。提起华阴的粽子,老一辈人都知道河湾村的宋老汉,尤其是他的扁担。那时人们困难,能吃上几口粽子也算是改善生活。

宋老汉卖粽子几十年,风雨无阻。每天从河湾村向北沿街叫卖,顺着县西桥往东一直到老县城角,有买主就放下肩上的扁担。

久而久之,扁担磨得油光发亮,软溜光滑,挑起担来晃悠悠吱吱吱地响。有人开玩笑问他:“老宋,你这扁担可给你赚了不少钱,扁担一响,黄金万两。”大家在一旁哈哈大笑。

宋老汉放下扁担慢慢地说:“我的扁担,十担麦子都不换。”这句口头禅,迅速在华阴县城传开,使得宋老汉的扁担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我在小时候就爱宋老汉的粽子,在老城街只要听到宋老汉吱吱吱作响的扁担,不由就想吃那酥软又香甜的粽子。

我多年吃他的粽子从每个五分,到每个一角,后来每个五角……不同时期,价格不同。但是口味不变,信益至上

我对于宋老汉家来说是熟人。宋老汉的大女儿是我三舅妈。我和表弟到过他家几次,宋老汉的粽子在华阴已有良好的口碑,到过他家以后才知道老宋的粽子确实名不虚传。

宋家的粽子制作有特制的工具和方法。糯米需提前两天泡好;粽叶是华阳山里特供的,每次老宋都要验粽叶的好坏,枯叶,败叶他都要去掉。

粽叶用凉水泡4小时,再下开水锅煮5分钟然后再放入凉水中备用。大米也是由专人送来;枣要晒干,没虫,肉厚,用凉水浸泡5小时以上。

他家有特别的大锅,用木柴烧火。整个制作过程老宋一手把关,儿子打下手。包粽子是技术活,有三棱形,四棱形,有大,有小。

糯米的多少全凭手劲,初学的用专用勺子盛米,粽叶要铺平,三片叶互相参平整,拿在手中放入糯米,折成大小相等的三棱形,最后用细绳捆好。捆绳很关键,捆松了,粽子就报废了。

没经验的人直接用手捆,那是包不好的。先把粽子包成三棱形,把细绳一端固定好,用牙齿咬紧,再用手把绳子绕过去,最后手和牙齿同时拉紧,用另一只手捆紧,最后松牙齿的那条绳子。

这样包的粽子才不会散,棱角分明,煮好后软硬适中,晶莹剔透。

煮粽子讲究的是火候,用石板把锅盖压紧,大火煮一小时,加水再用小火煮3小时捞出。然后再放入清水中浸泡以确保粽子的味道。

蜂蜜也是宋老汉亲自到养蜂场联系的,眼看着蜂蜜从蜂箱中流下,再装入瓶内。

粽子虽小,制作过程并不简单,每个粽子都饱含着宋老汉一家人辛勤劳作。

老宋家是传统手艺人,多年以来,诚信经营。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老宋的粽子从不做假

宋老汉一直坚守本分诚信的原则。每天卖完一担粽子就回家,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那时每到端午节,提前半个月预订,到一定的数量后,宋老汉便婉言拒绝,因为自己家实在做出不来。

许多人都很纳闷,觉得不可思议:华阴随后有好几家卖粽子的店,唯独宋老汉的粽子卖的好。只有宋老汉的粽子卖完,才轮他们开张。他们哪知道宋老汉做粽子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宋老汉的扁担晃悠悠穿过大街小巷,那粽子的叫卖声在耳边回荡,虽然他已经去世十几年,那粽子的香甜却让人回味不尽。

人们怀念的不仅是他那口味独特的粽子,还有他的为人,他那种手艺人坚守诚信的精神!

宋老汉的粽子扁担,十担小麦都不换......

赵江波,华阴人,从小爱好文学,业余喜欢看书,畅游书海自得其乐。起点中文网有《故乡的异乡人》连载。中国诗歌网有莽原的风发表作品17首。华阴作协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