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韶钟 || 国色天香话小乔

 西岳文化 2020-07-23

国色天香话小乔

文★白韶钟

三国时的小乔,和她的姐姐大乔,被当时公认为绝代佳人。

《三国演义》把她写的貌似天仙,正史《三国演义》也称她为“国色”。她父亲乔玄(亦称桥玄)避汉末战乱,居家迁至皖县(今安徽潜山)。今天潜山县彰法山西麓,还有乔氏古宅的遗址。

古宅院内还有口“胭脂井”。传说二乔姐妹常将残脂投入井中,以至井水呈现脂粉颜色。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曾为乔氏故宅写下这样一首诗:乔氏二女秀所钟,秋水井蒂开芙蓉。只今零落遗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风。

东汉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孙策欲取荆州,以周瑜为护军领江西太守,一举攻陷皖县,得乔公二女。

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时孙策、周瑜皆二十四岁,风华正茂,文武兼备,尤其是周瑜英俊非常,世人皆称之“周郎”,孙策曾经对周瑜开玩笑似地说:乔公二女虽风流,然得我二人作婿,亦心满意足唉!

此事还正儿八经写进了正史。传说曹操对此事很恼火,他率八十三万大军伐吴,目的之一就是夺走二乔,所以,唐代诗人杜牧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名句。

周瑜只和小乔做了十二年夫妻,便去世了,死时年仅三十六岁。有人把周瑜早逝,归于其贪色,因为妻子小乔长得太美的缘故。

要说小乔和周瑜恩爱情长,这也倒是史实。她跟丈夫东征西讨,颠仆于军旅之中,过着动荡不定的生活,毫无怨言。她为周家生了两男一女。女嫁太子等为妃,长子招驸马,次子妻宗女。

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周瑜病殁于进取巴蜀途中的巴丘,她扶柩车归,将丈夫葬于故里(今安徽庐江县城东)。她守墓抚养遗孤,直至生命终结。死后也埋在这里,黄泉之下,也还与丈夫作伴为邻。

具体地说,小乔墓在今安徽庐江县城西一公里处。与城东一公里的周瑜墓遥遥相对。墓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结构,面东背西。《庐江县志》记载:小乔墓在西门外,真武观西百步。因其为周瑜妻,俗称瑜婆墩,上多古砖。

出于对小乔的尊重和保护,当地民间还有个传说:谁要是偷取坟上的古砖,谁就会生病遭灾,所以,墓一直保存完好。历朝历代的地方政府,也均对墓冢予以保护性修葺。

明崇祯年间,小乔墓在动乱的兵火中毁坏,时人王有年立即写诗记下这次惨状。诗云:墓木如经劫火烧,今时潜水旧吴朝,凄凄两冢依城廊,一是周郎一小乔。

清顺治时庐江知县孙宏喆,不仅很快修葺好了墓冢,并且作了篇充满激情的《小乔赋》,来加以悼念,抗日战争时期,就连国民党的皖西行督查专员,对也小乔献殷勤,把墓维修的焕然一新。

地处长江南岸的南陵县,也还有座小乔墓。墓在县城中心公园边上。这也是旧香油寺原址。据《南陵县志》记载,这座小乔墓,是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一七七九年)。

建墓的起因:是当时的知县高怡梦见小乔语其在香油寺侧,遂令典史沈江鲲依梦于香油寺西苑,督建了这座墓冢。世人以为周瑜曾做过春谷(即今南陵)长,小乔葬南陵不为无据,也就公认了。

可见,这是一座纪念性墓葬。高知县还在墓前树立起高大的墓碑。碑中间阳刻:“东吴大都督周公德配乔夫人之墓”;两侧阴镌着副极其工仗的联语。上联出自松滋(今安徽宿松)文人徐文权只手,文曰:

千年来本贵贱同归,玉貌花容,飘零几处?昭君冢、杨妃莹、贞娘墓、苏小坟,更遗此江左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

下联为于湖(安徽芜湖)儒士陶宝森所作,文曰:“三国时何夫妻异葬,值钱杯酒,浇典谁人?芭蕉雨、菡莴风、梧桐月、只籍他寺前野景,常为地主做清供。”

可惜由于时代的久远和人为的破坏,这块碑破裂为几段,现已经移到南陵县文化馆内收藏,但碑上刻文仍清晰可辨,还能使游人大饱眼福。

绝代佳人,江左名姝小乔,离世已近两千年,谁也无法使其再现当年的容貌,不过,谁若有兴趣,能去庐江、南陵,对小乔墓葬来一次考查和凭吊,倒是一次不失意义的旅行。

作者简介:白韶钟白韶钟,男,党员,1958年12月生,莘县张鲁镇大索庄人,大专毕业,现在莘县俎店镇人民政府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