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研西综每日习题0315

 心理医生金兆丰 2020-07-23
习题1

心室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产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0期去极化速度快

B.动作电位时程短

C.兴奋传导速度快

D.0期去极化幅度大

答案解析

B正确。

在相对不应期(从有效不应期之后到复极基本完成(﹣60~﹣80mV)的时间内,若给与阈上刺激,可产生可扩步性兴奋)和超常期(随着复极继续在膜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的时间内,膜电位值虽然低于静息电位,但钠通道已大部分恢复到静息状态),由于膜电位水平低于静息电位水平,而此时钠通道开放的速率和数量均低于静息电位水平时,故新生的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都低于正常,所以兴奋传导的速度也较慢,动作电位的时程和不应期都较短。由于不应期较短就容易产生期前兴奋,加之心脏各部分的兴奋性恢复程度不同,产生的兴奋较易形成折返激动而导致快速性心律失常。(参考八版生理学P106)

习题2

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流经的血管是

A.后微动脉

B.通血毛细血管

C.微静脉

D.微动脉

答案解析

B正确。

1、迂回通路指血液从微动脉流经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进入真毛细血管网,最后汇入微静脉的微循环通路。该通路因真毛细血管数量多而且迂曲得名,同时血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是的此处成为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直接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通路,并具有微弱的物质交换功能。

2、通血毛细血管即成为后微动脉的移行部分,其管壁平滑肌逐渐减少至消失。该通路多见于骨骼肌中,相对短而直,血流阻力较小,血流较快,经常处于开放状态,主要保证一部分血流经此通道快速进入静脉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3、动-静脉短路指血液从微动脉直接经动-静脉短路吻合支流入微静脉的通路。该通路多见于指、趾、唇和鼻等处的皮肤及某些器官内,经常处于关闭状态,有利于保存体温,不参与物质交换,有称为非营养通路。在感染性休克时,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路大量开放,使皮肤血流量增加,所以患者虽然处于休克状态但是皮肤温暖,即“暖休克”,此时物质交换减少加重组织缺氧,使病情加重。(参考八版生理学P127 

习题3

下列呼吸系统疾病中,主要表现为呼气困难的是

A.肺气肿

B.肺水肿

C.肺纤维化

D.肺炎

答案解析

A正确。

余气量的存在是由于在最大呼气末,细支气管特别是呼吸性细支气管关闭所致,胸廓向外的弹性回位力也不能使肺回缩到自然容积,余气量的存在可以避免肺泡在低肺容积条件下发生塌陷,支气管哮喘(由于气道炎症处于过度反应状态,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气道缩窄和气道阻力增加变现出呼气性呼吸困难)和肺气肿(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吸气时细支气管管腔扩张,空气进入肺泡;呼气时管腔缩小,空气滞留,肺泡内压不断增高,导致肺泡过度膨胀甚至破裂)患者因呼气困难而使余气量增加。(参考八版生理学P161)

习题4

下列关于CO影响血氧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CO中毒时血O2分压下降

B.CO妨碍O2与Hb的结合

C.C0妨碍O2与Hb的解离

D.CO中毒时血O2含量下降

答案解析

A正确。

CO可结合Hb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占据Hb分子中O2的结合位点,同时当CO与Hb分子中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O2亲和力,使O2解离受阻。所以在CO中毒时,机体虽有严重的缺氧却不出现发绀(嘴唇樱桃红色),由于血液中PO2可能正常,所以不能刺激呼吸运动增强来增加肺通气,反而因此导致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减少肺通气加重缺氧。(参考八版生理学P174)

习题5

下列关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其流入流出血液中的Pa02差接近零,通常处于动脉血环境中

B.Pa02降低、PaC02和H+浓度升高对其刺激有协同作用

C.感受器细胞上存在对02,C02、H+敏感的不同受体

D.血供非常丰富,单位时间内血流量为全身之冠

答案解析

C正确。

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颈动脉体主要参与呼吸调节,主动脉体主要参与循环方面的调节。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其每分钟血流量约为其重量的20倍,100g该组织的血流量约为2000ml/min(每100g脑组织血流量约为55ml/min),通常其动静脉PO2差几乎为零,即它们始终处于动脉环境中,表明其丰富的血供与其敏感的化学感受功能有关,而非满足其自身的高代谢需求。外周化学感受器所感受的刺激是其所处环境的PO2下降,而不是动脉血O2含量的降低,同时实验表明Pa02降低、PaC02和H+浓度升高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有相互增强的现象,两种因素同时作用比单一因素作用强,这使得机体发生循环或呼吸衰竭时PCO2升高和PO2降低往往同时存在,它们协同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增强代偿性呼吸反应。(参考八版生理学P17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