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药物治疗: 1. 利尿剂:控制体液潴留的唯一药物,不能单一应用,在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和明显体液潴留时应用。 (1)袢利尿剂:呋塞米,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排钠排钾,为强效利尿剂,注意低钾。 (2)噻嗪类利尿剂:作用于肾远曲小管近端和髓袢升支远端,抑制钠的重吸收,抑制钾的重吸收,抑制尿酸排泄引起高尿酸血症。 (3)保钾利尿剂:作用于肾远曲小管近端,通过拮抗醛固酮或直接抑制钠钾交换而具有保钾作用,利尿作用弱。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2. RAAS抑制剂 (1)ACEI:扩血管作用;降低心衰患者神经-体液代偿机制的不利影响,改善心室重塑。副作用包括低血压、肾功能一过性恶化、高血钾、干咳、血管性水肿。低血压、双侧肾动脉狭窄、血肌酐明显升高(>265)、高血钾(>5.5)慎用,非甾体会阻断其疗效,禁用。 (2)ARB:不抑制缓激肽降解,干咳和血管性水肿少见。不能和ACEI联用。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肾素抑制剂 3. β受体拮抗剂 可抑制交感神经激活对心力衰竭代偿的不利作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与非选择性α1、β1、β2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禁忌症为支气管痉挛性疾病、严重心动过缓、2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周围血管病(雷诺病)、重度急性心衰。所有病情稳定并无禁忌症的心功能不全患者一经诊断均应立即以小剂量起始应用,逐渐增加达到最大耐受剂量并长期维持。 4. 正性肌力药 (1)洋地黄类药物:正性肌力作用、抑制心脏传导系统、迷走神经兴奋作用、作用于肾小管细胞减少钠的重吸收并抑制肾素分泌。临床应用:伴有快速房颤/房扑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是最佳指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及高血压心脏病所导致的慢性心衰。 中毒及其处理:中毒表现为各类心律失常,常见为室性期前收缩,多表现为二联律,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可引起心电图ST-T鱼钩样改变,但不能据此诊断洋地黄中毒,其他表现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处理:血钾低可静脉补钾,如不低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电复律一般禁用,因易导致心室颤动,有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予阿托品静脉注射,不用异丙肾上腺素。
|
|
来自: 昵称7093470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