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T-R | 得知Nissan要复产160种R33&34的零件之后,我开始祈祷……

 CLauto酷乐汽车 2020-07-23

如果说有什么车是老了以后还让人魂牵梦绕念念不忘的话,那一定是一辆经典的性能车;如果说这些车里被称为“最强”的JDM代表的话,那GT-R一定是候选之一。

但是无奈英雄迟暮,虽然各种车况OK的GT-R,即使在新西兰这种性能车很开放的地方,依然是稀有的 —— 比如二车车况较好的要达到折合人民币大几十万,但是依然不能解决这些经典性能车配件与维修的问题。

车厂总是想让你的旧车报废,然后去买新车。

但是似乎,对于GT-R,上天,哦不,NISSAN有着特殊的偏爱。(微信公众号:CLauto酷乐汽车)

NISSAN对外宣布,他们做一个“NISMOHeritage Parts Program“,开始提供数量高达160种的零件,供给GT-R R33和R34 —— 对,备受争议的R33和公认强大的R34。

从底盘部件到电控系统再到底盘部件,一应俱全。

可能,你对于此消息并不陌生,去年就听过此事。没错,酷乐还对此消息进行过报道,说广大车友有福了,详细链接如下:

但是没错,那次是NISSAN宣布重新生产GT-R R32的零件,数量是80种

R32 GT-R

R32 GT-R,在1989年亮相,搭载超强的双涡轮RB26DETT引擎,遵守君子协定,“仅仅只有280匹马力“。

然而,这辆车子其实是赛用的民用版,第三代Skyline GT-R的原型车就是一辆为赛事而生的赛车,而后来被推向汽车市场的“街道版”第三代Skyline GT-R,更应该看做是原版Skyline GT-R的“弱化版”,而非Skyline车系的性能“强化”版车型。

首次引入了名为ATTESA E-TS的四轮驱动系统,该系统完全由电脑控制,可以根据实际行驶状况连续调整前后轴的动力分配,并可在必要时将高达50%的动力分配给前轴,用以最大限度提升车辆的循迹性能,不过由于该系统的加入,车身重量多了100公斤。

除了ATTESA E-TS之外,第三代Skyline GT-R还有另外一个绝活,那就是新加入了名为HICAS 4WS的四轮转向系统,该系统会在车辆行驶速度超过80km/h的时候启用,可让车辆拥有更灵活的操控表现。(微信公众号:CLauto酷乐汽车)

R33 GT-R

R33 GT-R,1994-1998年生产,非常有争议的一代GT-R,销售时间仅有4年,似乎在性能车圈里也并不多见。

有个不知道是否属实的传说,R33似乎用的是公爵王的底盘。

90年代初泡沫经济开始在日本暴露出问题,消费水平开始降低。

日系车企基本放弃生产高油耗的性能车,街头上开始出现小排量车和讲求舒适实用的MPV。虽然当时玩街车的热潮还没有一下子退去,但日产决定降低“战神”的高度,将R33变得轿车化,希望以买菜车的形象迎合大众消费者的口味。

于是,设计上R33采用比R32更加圆润的线条,为了提高舒适性,长宽高也分别增加了120、25、20mm。虽然体型上大了整整一圈,但是得益于优秀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无论是下压力还是风阻系数都要优于R32。

动力方面,由于搭载在R32上2.6L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光芒太过耀眼,所以R33继续沿用上一代发动机。

最大功率和扭矩也有了小幅度提升,不过由于日本的君子协定,官方对外宣布只有280马力。1995年日产携R33征战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以7分59秒的圈速成为第一辆跑进8分的日系车,足以表现其优秀的性能。

但是,迫于像舒适性的妥协,R33的很多问题也被人诟病。

第一就是车重。

由于R33长宽高都比R32要大,重量上势必比R32重很多,号称钣金之王的中里毅 —— 被告知说R32太重了会推头,而且轮胎的损耗也确实是个重大问题,果不其然的吃了败仗,然而R33却比R32更加笨重,导致操控更加不灵活。

第二,该死的妥协!

为了兼顾性能与舒适,R33的悬挂也进行了调整。R33的后车架和后悬挂大量借鉴了公爵轿车的设计,过长的轴距和偏软的底盘调教导致R33在高速以及过弯时失去R32的扎实感。

很多买完R33的消费者通常会进行剧烈的驾驶,但R33的底盘却承受不住,经常性出现损坏。

经R33车主们的口口相传,总销量从上一代43934台锐减到16422台。

就这样,R33的离开,让人更加期待R34。

R34 GT-R

R34 GT-R,作为最被人喜欢也最常见的一代GT-R,先不说离我们远去的保罗沃克前辈那辆的蓝色,这辆也是GT-R的复兴之作。

痛定思痛,日产在经历了BCNR33的失败以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人会在GT-R上寻找舒适性的。

他们需要的是狠辣的外形,敏捷的加速,凌厉的操控.日产的工程师们怀着这个信念,终于在1998年的5月,开发出了GT-R车系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型号 —— BNR34!

操控方面,日产设计师在BNR33上得到的教训使他们制造BNR34时格外重视车辆的操控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