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卷19礼论篇诗解7两情知止性伪合一

 琴诗书画情 2020-07-23

题文诗:
情貌之变,足别吉凶,明贵贱分,亲疏之节,

而已.外是奸也.其做虽难,君子贱之.

量食而食,而带;相高毁瘠,奸人之道,

非礼义文,非孝子情,将以有为,沽名钓誉.

豫娩泽,忧戚萃恶,吉凶忧愉,发于颜色.

歌谣謷笑,哭泣谛号,发声音者.刍豢稻梁,

酒醴餰鬻,鱼肉酒浆,发食饮者.卑絻黼黻,

文织资麤,衰绖菅屦,吉凶忧愉,发衣服者.

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属茨,席薪枕块,

发居处者.两情,固有.断之继之,

博之浅之,益之损之,类之尽之,盛之美之,

本末终始,莫不顺比,为万世则,则是礼也.

顺孰修为,君子能知.天,本始材朴;

,文理隆盛.无性则伪,之无所加;

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天地,而万物生,

阴阳,而变化起;性伪,而天下治.

天生地载,不辨不治;宇中万物,生人之属,

待圣后分,定分正名,各得其宜,各司其职.


  【原文】

  故情貌之变,足以别吉凶,明贵贱亲疏之节,期止矣<1>。外是,奸也;虽难,君子贱之。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2>;相高以毁瘠,是奸人之道,非礼义之文也,非孝子之情也,将以有为者也<3>。故说豫、娩泽<4>,忧戚、萃恶<5>,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颜色者也。歌谣謷笑<6>,哭泣谛号<7>,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声音者也。刍豢、稻梁、酒醴,餰鬻<8>、鱼肉、菽藿、酒浆<9>,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食饮者也。卑絻、黼黻、文织<10>,资麤、衰绖、菲繐、菅屦<11>,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属茨、倚庐、席薪、枕块<12>,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居处者也。两情者,人生固有端焉<13>。若夫断之继之,博之浅之<14>,益之损之,类之尽之<15>,盛之美之,使本末终始,莫不顺比<16>,足以为万世则,则是礼也。非顺孰修为之君子<17>,莫之能知也。

  〔注释〕


  <1>期:当作“斯”,就。<2>要[yāo 音腰]:同“腰”。相高以毁瘠,用毁坏自己身体追求名誉。(楼烈宇注) <3>有为:有所作为,指沽名钓誉以取得官爵。《庄子·外物》:“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即其例。 <4>故:犹“夫”。 说:通“悦”。 豫:通“娱”,欢乐。 娩[wǎn 音晚]:温和,美好,形容脸色的喜悦。 泽:光泽,形容高兴时容光焕发。 <5>萃:通“顇”,面色黄瘦。 恶:丑恶难看,形容愁眉苦脸的样子。 <6>歌谣: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叫“歌”,无音乐伴奏的歌唱叫“谣”。謷(同謸):戏谑,狂笑。 <7>谛[ 音啼]:通“啼”,出声地哭。 号[háo 音豪]:大声哭。 <8>餰[zhān 音沾]:同“饘”,厚粥。鬻:同“粥”,稀粥。“餰鬻”是碰到凶事时的饮食,宜与“鱼肉”二字相倒。 <9>菽:豆类植物,此指豆叶,古又称“藿”(参见《诗·小雅·小宛》传),嫩时可食,是一种粗劣的蔬菜,古人常用以制羹。 酒:当作“水”(王念孙说)。 <10>卑絻:通“裨冕”。裨[ 音皮]:一种显示地位低卑的礼服,诸侯卿大夫觐见天子时所穿。一说“卑”为“弁”字之误。弁冕都是穿礼服时戴的礼帽,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的礼服用弁。 黼黻[fǔfú 音府福]:古代礼服。如“黼黻文章”:古代礼服上的彩色花纹,黑白相间的叫黼,青黑相间的叫黻,青赤相间的叫文,赤白相间的叫章。 <11>麤:即古“粗”字。 资粗:粗布。 衰绖[cuī dié 音崔蝶]:丧服。 粗:粗布,此指守丧时穿的祖布衣。 绖[dié 音蝶]:古代丧期结在头上或腰间的麻带。 菲繐[suì 音岁]:薄而稀的麻布,此指繐衰,是一种用于丧期为五个月的丧服。 菅[jiān 音兼]:茅草。 <12>属[zhǔ 音嘱]:连接。 茨[ 音词]: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倚庐:古人为父母守丧时所住的简陋房屋。它是在中门之外的东墙下把木头斜倚在墙上搭成的,所以叫倚庐。 薪:柴草。 席薪、枕块:以柴草为席,以土块为枕,是为父母守丧时的礼仪。 <13>生:通“性”。 <14>博、浅:多闻叫“博”,少闻叫“浅”。这里用作使动词。 <15>类:法。 <16>顺比:顺从,和顺。使本末终始莫不顺比:即第十九篇所说的“本末相顺,终始相应”。 <17>孰:孰能。 修:学习研究。

  〔译文〕

所以神情容貌的变化,能够用来区别吉利与不幸、表明贵贱亲疏之间的礼节等级,就作罢了;超出了这个程度,就是奸邪的行为;即使是难以做到的,君子也鄙视它。所以要根据食量吃东西,根据腰身扎带子 ;拿哀伤得毁坏自己的身体而消瘦不堪来向别人标榜自己的高尚,这是奸邪之人的行径,不是礼义的规定,也不是孝子的真情,而是要用它来有所作为的。高兴欢乐时和颜悦色容光焕发,忧愁悲伤时面色憔悴愁眉苦脸,这是碰到吉利与不幸时忧愁愉快的心情在脸色上的表现。歌唱嬉笑,哭泣啼号,这是碰到吉利与不幸时忧愁愉快的心情在声音上的表现。牛羊猪狗等肉食、稻米谷子等细粮、甜酒、鱼肉,稀饭、豆叶、汤水,这是碰到吉利与不幸时忧愁愉快的心情在饮食上的表现。礼服礼帽、礼服上的花纹、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丧服粗布衣、麻条麻带、薄麻衣、用茅草编成的鞋,这是碰到吉利与不幸时忧愁愉快的心情在衣服上的表现。窗户通明的房间、深邃的朝堂、柔软的蒲席、床上的竹铺、短桌与竹席,编结茅草而成的屋顶、靠在墙边上的简陋房屋、把柴草当作垫席、把土块当作枕头,这是碰到吉利与不幸时忧愁愉快的心情在居住上的表现。忧愁愉快这两种心情,在人的生性中本来就存在着根源,至于使这两种心情断绝或持续,使它们较多地被人了解或较少地被人了解,使它们增强或减损,使它们既合乎法度又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它们既旺盛又美好,使根本原则和具体细节、人生终结的仪式和人生开始的仪式没有不和顺的,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千秋万代的法则,这就是礼啦。如果不是顺从礼、精通礼、学习礼、实行礼的君子,是不能够懂得这些道理的。


  【原文】

  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1>;伪者、文理隆盛也(1-1)。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2>,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3>;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4>,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5>。诗曰<6>:“怀柔百神,及河乔岳。”此之谓也。

  〔注释〕


  <1>朴:未加工过的木材。1-1伪,人为 <2>《集解》无“成”,据宋浙本补。 <3>阴阳:古代思想家认为万事万物的构成,必有一对正反矛盾的基本因素,这就是所谓的阴阳。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等等皆分属阴阳。他们认为阴阳双方是相待而变的,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如此盈虚消长而循环不已。而万事万物的生成、变化都取决于阴阳的变化,所以行事得观察阴阳。 <4>辨[bàn 音办]:通“办(辦)”,治理。 <5>分:次,安排。 <6>引诗见《诗·周颂·时迈》。

  〔译文〕

      所以说:先天的本性,就像是原始的未加工过的木材;后天的人为加工,则表现在礼节仪式的隆重盛大。没有本性,那么人为加工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加工,那么本性也不能自行完美。本性和人为的加工相结合,然后才能成就圣人的名声,统一天下的功业也因此而能完成了。所以说:上天和大地相配合,万物就产生了;阴气和阳气相接触,变化就出现了;本性和人为的加工改造相结合,天下就治理好了。上天能产生万物,但不能治理万物;大地能负载人民,但不能治理人民;宇宙间的各种东西和各类人,得依靠圣人才能各得其位。《诗》云:招徕安抚众神仙来到黄河高泰山。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