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宧光小宛堂藏孤本秘籍驰名江南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7-23

  明代万历年间,富庶的江南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繁荣,苏州更是一座浸润着文学、艺术、学术和佛教气息的城市。当时聚集在这里的艺术家、学者和文人众多,除了少部分能被人们所知晓,大部分都差不多被遗忘,赵宧光就是其中之一。

  赵宧光(1559—1625),字凡夫,号寒山长,苏州太仓璜泾人。其家学渊源,自幼苦读,是个经天纬地的济世之才,不想乃父含元公临终一句遗言:“非谢家青山不葬”,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在寒山守孝之际,叠石理水,依山造园,自辟千尺雪、飞鱼峡、千眠浦诸景,将一座鲜为人知的荒山改造成集自然美景与人文奇观的胜地。这就是在其身后百余年居然还能吸引贵为天子的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每次必定探访寒山。


  “小宛堂“是赵宧光在寒山别业中最著名的建筑,所藏金石拓片和孤本秘籍驰名江南。明代很多文人的诗词里都提到了小宛堂。钱谦益说:“小宛之堂,芸签缥带,亦如所谓连舻累,散为云烟者,不重可叹耶?”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说:“始吴中文献甲东南,好书之士,难以枚数。若钱求赤、钱遵王、陆勅先、叶林宗、叶石君、赵凡夫、毛子晋及其子斧季,皆雄于明季。”这些都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其中赵凡夫就是赵宧光。赵宧光藏书印有“凡夫”、“吴郡赵宧光家经籍”、“寒山梁鸿幕下凡夫”、“寒山长”、“五砚斋”、“小宛堂”等。所抄之书在格纸版心刻有“寒山堂篆书”字样。


  赵宧光藏有宋本《玉台新咏》,秘不示人,后为常熟藏书家冯舒、冯班知晓,在寒冬飞雪之日,慕名前来借观抄录。清代常熟学者黄廷鉴也记录了这件事:“吾乡冯己苍昆仲,闻寒山赵氏藏有宋椠本《玉台新咏》,未肯假人。尝于冬月挈其友舣舟支硎山下,于朔风飞雪中,挟纸笔,袖炊饼数枚入山,径造其庐。乃许出书传录,堕指呵冻,穷四昼夜之力,抄副本以归。”此事成为了藏书史上的一段佳话。小宛堂不仅有丰富的藏书,赵宧光夫妇还精于刻书,除了刻印自己的著作多种,还以木活字印了赵枢生的《含玄子》十六卷、《含玄斋遗编》四卷并《别编》十卷、《附录》一卷,也是当时有名的出版家。赵宧光的儿子赵均继承了寒山别业,所刻覆宋本《玉台新咏》,不失宋刻面目,成为明刻此书中的最佳版本。


  赵宧光小宛堂藏书在其去世后不久散出,清代汪珂玉《珊瑚网》记载:“崇祯癸未重九,寒山赵子惠携其先凡夫所遗物欲售。余得观衡山手录《甫里集》、李兆海墨迹,及古澄泥砚,杨萱彩描漆囊、鱼耳宣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