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说,并不是只有先把楷书练好,才可以练行书,不练楷书直接练行书也完全可以。有人先练行草,然后回过头来再练楷书也照样写得不错。 如果坚持认为楷书是基础,认为先从楷书入手,然后再练行书比较好,这也没有问题。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完全可以选择自已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大可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但既然你问将楷书练到什么程度才能写好行书,那我感觉就非常有必要把练楷书与练行书之间的联系和它们之间的顺序关系捋一捋,搞清楚练好楷书和练好行书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不然没办法讲清楚这个问题。 从楷书和行书的源头上来说,楷书和行书都是在汉代产生的,几乎是在产生楷书的同时,也产生了楷书的快写,也就是行书。虽然有说法说是汉代刘德升草创了行书,但这种说法不足以为信,行书就是人们在实用书写时形成的一种楷书的简便快捷的写法,它不可能是由某个人创造出来的,它是人们在实用书写中形成的一种书体。因此,从楷书和行书源头的联系来看,先练楷书,再练行书似乎有道理可讲。 因为楷书是汉字的最规范写法,而行书是在楷书之上发展形成的快捷的写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先练楷书顺理成章。在学书实践中人们也总结出,先练楷书确可在初学阶段起到打基础,立规矩的作用。通过楷书的练习,可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字的基本规律。所以先练好楷书,对进而练习行书会有一些帮助。 但是,在实践中人们也观察发现,“先楷后行”这种方法在学习实践中也有弊端。比如,很多人在学习书法时以唐楷入手,用欧阳询、柳公权或颜真卿的楷书打基础。欧体、柳体和颜体是唐楷讲究法度的代表性楷书,它们在用笔上要求笔笔到位,一丝不苟,在结字上要求端正工整,整齐划一,不允许有半点随意之处。这就使学习者养成了拘谨、繁琐的用笔习惯,在结字上他们也熟悉了那种略显呆板、缺少变化的结构特点。他们在练习行书时,往往将唐楷中用笔所讲究的“起顿回按”和“使转折返”的那套用笔方法带入到行书中。在书写时,时不时地顿一下笔,时不时地回一下锋,对行书中所要求的连贯自然的书写方式极不适应,同时对行书中那些俯仰顾盼,大小不一的结字特点也很难领悟到其精髓和美感。 有很多学习者,在由楷到行的转化过程中,始终没能从唐楷的那些束缚中走出来,他们往往在学习行书的过程中,照搬楷书的那套方法,有些人始终认识不到楷书和行书是二种不同的书法体系,它们虽在用笔和结字上有一些联系,但若用学楷书的那套方法去学写行书,那永远也学习不到行书的精髓,写出的行书也不会具有自然连贯,率真写意的神采气质。 其实楷书和行书虽在笔法和结字上有一些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却更多。首先是在楷书中强调要以中锋行笔,但在行书中,为了增加笔画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中锋、侧锋、拖笔等各种笔法无所不用其极,各种笔法的交替使用,使行书的线条平添了许多的情趣。 楷书和行书在运笔速度和书写节奏的变化上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楷书要求笔笔送到位,用缓慢行笔以表现出力度,书写节奏变化不大。而行书行笔则有快有慢,行书通过行笔快慢的变化使线条具有枯湿、润燥、浓淡、虚实以及粗细的变化,行书中书写节奏的变化还能表达出书者内心的情感,或激奋痛快如米芾《吴江舟中诗帖》、或感伤郁闷如苏轼《寒食帖》。楷书和行书运笔节奏上的不同,往往使“由楷入行”的转化者感到无所适从。 在唐楷中,线条以横平竖直的形式而存在,但在行书中,线条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或曲或直,或圆转或向背。行书的线条变化多样,这令写惯了唐楷的初学者往往感到迷茫,感到没有规律可循。 唐楷的书写要求工整划一,字字独立,而行书的书写则讲究气息连贯,笔断意不断。唐楷的笔画都处于独处的状态,而行书的线条既相互呼应,之间又有牵丝连带。行书中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传承、连贯之势,是最令“由楷入行”的学习者感到头痛的事。 在唐代讲究法度的楷书中,结字的安排极为严谨,严谨到了差一笔则失其形的极致程度,但在行书书写中,字形却以充满奇趣的变化形式而存在,有时为了书写的方便,甚至对笔顺加以改变,对笔画也做适当的删减,这样做,一来是为增加书写速度,同时也使线条之间的连带更加方便。 楷书和行书是书法中的两种不同的书体,它们之间虽有一些联系,但由楷入行转化时往往要面临许多崭新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先学习楷书,再练行书可以,但在练习一段时间的楷书后,就应该接触行书,这个时间不用太长,最好在用笔习惯还没形成时就开始适当练一练行书,而不必要求楷书非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练行书。我甚至觉得楷书和行书完全可以同时练,如果是成年人学书法,本身有一些基础,那完全可以直接从行书练起。 如果学习书法是从唐楷入门的话,在向行书进行转化之前,我建议先临习一段时间褚遂良或智永的楷书,褚遂良和智永的楷书用笔灵动多变,笔画之间有少许牵丝连带,结字率性自然,其书亦楷亦行,是向行书转化过渡时期学习的最好范本。学习他们的楷书,可以去除唐楷中在用笔和结字方面对学书者的各种束缚,可以增添书者在用笔方面的灵动之气,这对于接下来对行书的适应和学习会很有帮助。 我总认为,学习书法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方式,而应该选择自已喜欢的方法。你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而我可以选择另一种方法,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完全可以数车道并行,只要自已觉得适合,能达到修心养性的学习目的,能让自已的书艺有所进步就是好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