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教学不等于教应试技巧

 凌宗伟 2020-07-23

   时下的教师很重视给学生应试的技巧和方法但搞笑的是尽管我们对应试技巧与方法讲的头头是道,但当自己离开教辅资料面对一个陌生的文本,或者面对一道陌生的考题是又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当然教师是教学生的,未必要同学生一样参加考试,但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反思:这些技巧与方法真的管用吗,教学难道仅仅是为教学生如何应试吗?


   一个教师要成为合格的教师,或者说是相对优秀的教师是要有清醒的课程意识的。这意识,就是自己对所任学科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以及建立在这判断和追求上的对学科教学问题的理性思考,并自觉地用这思考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遗憾的是,这样的教师并不是太多。

   清醒的课程意识的主要表现就在,一个教师对自己所任学科教学的教材体系以及某个知识点对在不同学段对学生的不同要求。或者说,他必须弄清楚,他所教的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如何,在他教的这个学段、这堂课上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必须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比如诗歌鉴赏,如果说有技巧,这技巧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高一与高三是不是一样?这就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我们就只是教教材的,甚至是读教参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炒冷饭”了。

   一个称职的教师,是很清楚哪些知识学生自己是可以看得懂的,哪些知识在老师的指导经过学生的努力也是可以弄得懂的,还有哪些知识,即便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也不是一时就能懂的。这样,我们就会清醒地认识到,教学重点与难在哪里。

   我们的问题往往就在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不懂的在教,学生已经懂了的还在教。课堂教学的时间就这样让我们给耗费掉了。如果,有了清晰的课程意识,这样低级的错误就会慢慢减少,我们所期待的教学效果,也许会好许多。尽管我们不能把用于教学的时间等同与教学质量,但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我们的教学更具针对性确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引起注意的一个基本的教学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难免做无用功了。

   沉迷于教授屠龙之术的教学,何时才是尽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