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沟公社刘沟初中回忆(二)——算术统考 || 作者 张明同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大沟公社刘沟初中回忆(二)

——算术统考

作者    ‖    张明同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大沟公社刘沟初中回忆(一)——数学竞赛》

刘沟初中是在原大沟公社刘沟小学的基础上成立的一所戴帽初中。由于这所学校的特殊性,对我们刘沟本地的学生来说,如果提起刘沟初中,刘沟小学的一些人和事总是会和她联系在一起的。

2002年刘沟小学全景

1973年1月10号左右的一天上午,大沟公社刘沟小学的校园里显得十分安静,各年级的终期考试正在各班教室如期进行。不同的是,我们二年级40多人的教室里比其它教室显得严肃了许多。我们进行的是刘沟大队组织的算术(后来更名为数学)统考,主监是刘沟大队革委会成员。这是我们学生时代的第一次学科统考,虽然规模较小,但它毕竟是一次较为严肃的考试,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同学们、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家长的高度关注。

1973年元旦过后,刘沟小学的校园里与往常一样,纪律严明,秩序良好。每天早晨,来自刘沟大队上曲、中组、下湾(崖头坪、冉湾两庄口组成)、大户郭、刘沟、下坪、西岔沟和宋坪大队河川等八个生产队的学生穿着厚厚的冬衣,冒着严寒按时来到了学校。早自习时教室里传出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课堂上又是老师讲课的洪亮声音,而课外活动时操场上尽是大家活蹦乱跳的身影。

2017年刘沟小学全体师生在课外活动上

没过几天,天气骤变,一下子由冷变得冻了起来,各班教室的大铁皮火炉烧的特别暖和,同学们的衣服也加厚了许多。此时,期末临近,各班学生在各自的教室内已做好复习,准备参加终期考试。

就在统考的前两天,校长陈好武来到我们二年级的教室。他1.7米身高,略显发胖,双眼皮下有一对圆圆的眼睛,他的一双明亮眼睛好似总是带着微笑,给同学们以温柔和亲近之感。此时,他很端整地站在讲台上,用较浓的永登话告诉同学们,根据大沟公社决定,刘沟大队将在这次终期考试时对我们二年级的算术进行统考。陈老师说,这次考试由刘沟大队革命委员会负责组织,由他们出题、监考和阅卷。其目的有二,一是考学生学的情况,二是考老师教的情况。

陈好武老师(摄于2018年6月)

陈好武老师是永登县苦水镇人,1935年生,中师学历,是1957年兰州一中毕业后分配到会宁任教的,是我校唯一的一位外县籍老师,是1958年前后来会宁的380多名外籍(包括外省市县)知青人员之一。

为了在这里安心教书育人,陈老师毅然举家落户到当时的小南乡大李家村一个叫中组的庄口(现大沟镇刘沟村中组社),在这里一呆就是二十八年。他经常用地道的永登话学着说会宁话,大家听了后对他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

陈老师是1959年会宁县优秀教师。作为优秀教师代表,他曾在这一年由县文教卫生局组织的全县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为全体与会者作了精彩发言。

陈老师那天来我们教室时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绒暖帽,脖子上围着一根颜色并不鲜艳的花围巾,上身穿着一件有绒领的半长黑色宽大棉袄,脚上穿着一双土色翻毛皮鞋,看上去他挺暖和的。他要求我们提前演好题,考场上答好题。“假我佛(说),匪(谁)个考的好,我就表扬匪(谁)。”是陈老师快要走出教室门时又转过头来对我们强调的一句话。

陈老师还要求我们的科任老师杨君义(1971年2月刘沟小学任教, 1973年2月回队劳动)一定要做好大家的复习工作。

杨老师是我们一年级时的班主任,现在又给我们二年级上算术。他身高1.8米以上,初中学历,1947年出生。他经常穿着一件黄布军便服上衣,细长的蓝色裤子洗得干净发白,两个膝盖和屁股上补着对称的大补丁看起来比新衣服更显得新时。他讲课时声音并不大,但同学们听的很认真。

对于这次统考杨老师是很重视的。他虽然不能知道考试的内容,但他尽力指导我们一遍又一遍的演题复习。主要是一位数乘法,以及简单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还有文字应用题等,尤其强调了文字题列式计算。

一次复习课的中途,他问大家都会做题了吗?大家齐声地说会了。他又问一个平时数学作业不按时上交的学生你也会了?这位学生揉了一下眼睛,然后站起来大声地说会了。杨老师接着问他有加减乘除的计算题怎么做?他认真地回答道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杨老师听后眼睛比平时睁大了许多,半响没有说出话来。此时,教室里一片哄堂大笑。

杨君义老师  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

(摄于2018年5月)

杨老师还要求同学们考试时卷面一定要工整,否则会扣分的。杨老师特别表扬了我们班的南克义同学。这位同学身体单薄,个子细长,天暖时穿一件手工白色衬衣,天冻时却及时穿上一件手工蓝色裹脱,他几乎与我同一个穿着,因为这种颜色的布料在当时来说是最便宜的。他的蘸笔字是很讲究的,他的一支蘸笔要比其他同学同样的蘸笔用的时间长的多,既使笔尖磨秃了他还能想方设法写出很好看的字迹,节俭意识由此可见,同学们很是羡慕。他写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数,甚至每一个标点,其墨迹不轻不重,笔迹十分均匀,他的作业上很少留下墨点。杨老师的表扬使他感到十分的高兴,而对大家来说却是一种极大的鼓励。之后,我们的作业书写有了一定的进步。

记得那天统考是在早晨开始的,当天的值日生老早就把教室的火炉生着了,大铁皮火炉盖子烧的特别红,连烟筒几乎也要烧红了。我们提前准备好了各种考试工具,课桌上每人准备的一瓶二分钱的蓝色墨水精化成的墨水,旁边放着的一支三分钱的蘸笔,还有两页三十二开或白纸或麻纸的考试纸,这些都是这次考试的全部必备品。除此之外,再没有考生编号,也没有考试规则上墙等之类的常规要求。同学们的座位仍保持原来的状况。

那时候除了女同学外,几乎所有男同学的穿着是一样的,大家头上戴着当时很流行的黄布暖帽,身上穿的是补丁上带补丁的黑色或蓝色棉衣服,尤以价钱便宜的蓝色居多,还有两个袖口上增补的好看的护手套,脚上穿的是羊毛袜子和圆口布鞋。就这身打扮,我们一本正经地提前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待统考的开始。此时,同学们的心里要比这铁皮火炉暖和着多。大家静静地坐着、耐心地等着,神秘的统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我们的期盼中,大队文书李旺春代表大队革委会很严肃地走进了我们的教室。他腿长个高,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几乎与杨君义老师一个身高。他先是以微笑的方式给我们打了个招呼,然后环顾了一下教室后说“同学们好!”

我们听后心里十分的高兴。说实话我们小小的二年级学生能得到一个陌生人的亲切问好,自我感觉长大了许多。

李旺春又问“大家今天都到齐了吗?”

“到齐了”我们回答到。

“今天的教室里挺暖和的。”他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的一条围巾从脖子上解了下来。

李旺春接着给同学们说,今天的考试是统考,是刘沟大队革委会出的题。题不太多,也不太难。只要大家认真做的话,百分是没问题的。听他这么一说我们都高兴地笑了起来,大家互相看着,考试的信心也提高了好几倍,就连平时算术很差的几位同学也对这次考试信心十足。

曾参与1973.1我们二年级算术统考的李旺春同志对本次考试记忆犹新

(摄于2018年7月)

他作为这次统考的主监,先是向同学们简单地强调了有关考试纪律,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不要抄袭他人的答案。然后他就开始用白色粉笔往木制黑板上抄题了。接着同学们照着答题,统考正式开始。

他是分两次将试题写在黑板上的,他的板书字还可以,不算工整,但也不潦草,字体不大,但也不小,我们都能认得。不过同学们不习惯的是,平时讲台上站的是老师,而此时却是大队干部,大家对这个身影及面孔感到有些陌生。

那天李旺春是骑着一辆天津产的价值154元的“红旗”牌自行车来学校的,他几乎用了全家好几年的积蓄买了这辆自行车,那时候人们对自行车的关注超过了现在的人关注宝马。物质匮乏时代,一个近两千人的生产大队,自行车只有屈指可数的3辆。

1970年代令人羡慕的自行车

那天他头戴黑绒军暖帽,穿着一身黄军装,背着一个正面写着毛主席题字“为人民服务”的麻黄色帆布挎包,毛体十分漂亮,好看极了,是红颜色印制成的。挎包里装着一台40多元的收音机,收音机一直在广播着政治新闻,惹得我们几个好奇的同学放下了课本,跟在他身后听了起来,是老师制止后我们又跑到教室的。

1970年代初期,很时髦的麻黄色帆布挎包

1969年到1973年刘沟大队使用的收音机与此台收音机属同一种款式,同一个价格。当时一般家庭是买不起这种收音机的。1969年,刘沟大队曾多次组织全大队七个生产队的广大社员群众通过此款式收音机轮流收听国内重大新闻。这也是那个时代当地群众了解外面世界最快的、唯一的广播媒体。

李旺春还背着一支钢制冲锋枪,它是会宁县武装部分给大沟公社后又分给刘沟大队的,是用来反修防修的基层用枪支,属专人专管,他人不得随便使用的。据说,这支枪在刘沟大队的三年的时间里曾打死过三十多只兔子。不过,他进教室的时候还是轻装上阵。

本试题共有五大题。包括多位数加减、一位数乘除法及其相应的文字题。遗憾的是,李旺春往黑板上抄题的时候,他把前几道计算题之间的距离留得太近,使大多数同学把前一道题的最后一个数与后一道题的第一个数看成了一个数,当大家具体演算的时候,就不知道到底是几位数了。胆小的我们连问一下监考老师的勇气都没有。有的按两位数计算,有的按三位数计算,还有的超过了这些位数。大家越算越迷糊,不过同学们最后还是紧皱眉头不得不写上一个计算结果,哪怕是错的也行。怪不得考后同学们说,大队干部出的题太难了。

记得那天杨君义老师也在我们的教室,他是副监,一直在教室后面的指定位置上坐着。事先大队有规定,副监不能转着看同学们的答卷。那时候,一句话的作用真管用,整个考试当中杨老师一直坐在教室后的一条小木凳子上,两个眼睛一直看着答题的学生,有时候时间长了他会翘起二郎腿,或者把自己的帽子再往端正戴一下,但他绝对是没有吸烟的。

1995年12月刘沟小学一年级学生合影

2017年刘沟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合班上课

这次统考除了前几道题外,其余试题大家都做的较为满意。

统考后的当天下午,我们接着参加了正常的语文考试。之后,学校决定第二天放寒假。

当我们第二天返回学校领回带有油墨味的《通家书》时,这次统考的算术成绩早已写在了它上面。因放学时间仓促,再加上天气较冻,杨老师再也没来得及进行卷面分析,学校也没有公布大家统考的成绩。统考结果到底怎么样,我们就不得而知。

大沟镇刘沟小学校园一角(2017年4月 摄)

后来打听到的消息是,刘沟大队革委会对这次的统考进行了汇总,还向大沟公社进行汇报,比方说如何组织考试、考场情况、监考人员、答卷情况和成绩结果,还有科认教师情况也是不能缺少的内容。

其实,当时大沟公社九个大队的小学都有过这样的考试,这不只是大沟公社的做法,而是上面的统一要求。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四十五年前的这次算术统考终因时间之久而被淡忘,但又因时间之长而难以忘却。或许本班别的同学对这次的统考比我记得更全面、更准确、更清晰!恕我记忆差矣!

2018年8月于会宁县大沟中学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