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曲情结 || 作者 雷雨田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戏曲情结

作者    ‖    雷雨田

作者往期部分文字链接:

《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板上》《挨饿的记忆》《写信》《笃行自强,坚守工匠精神》《胡麻油》《罐罐茶》《火热的年代 难忘的征程——父亲的洮河记忆》《祭新冠瘟疫中遇难同胞文》《祭舅舅》《庚子春感怀》《皮影戏》《如坠太虚幻境——2018年世界杯观后感》《回乡记》《关爱老人》《老哥是主角》《王家坑坑》《一件小事》《清明时节祭张师》《刘玉霞》《八台泉》《车支书》《回乡偶书》《韩家妈》《怀念孟厨师》


我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喜欢上戏曲的,那时所谓的戏曲主要包括社火,秦腔和皮影。喜欢戏曲的原动力来自于戏曲文化带给人的精神享受,还能了解一些历史知识。痴迷戏曲,曾经一度放弃上学。我上初一那年咸阳秦剧团来我们侯川演出,在戏园子外面墙上张贴一张海报,说要招收新学员,如果被招上,每天3毛钱的工资,提供食宿。一看这条件,我仔细盘算了一下,很不错,既可以唱戏还能挣钱,两全其美。便在戏散之后跑到后台去问,当时有两位年纪大的演员正在卸妆,听了我的来意之后,说你会唱啥?我说我会唱的还多。那你挑你拿手的唱一段我们听,我就正儿八经地唱了一段《乾坤带》里老王的一段“有为王打坐在长安地面……”,他们听了之后说这娃是个唱老生的好料子,满口嗓,嘹滴很!回家问家长去,同意的话跟我们走。我一听高兴得原地想跳起来,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冷静下来一溜烟跑回学校,书桌上、抽屉里的书籍本子全部塞进书包,心急得差点走不到家里。

到家把喜讯告诉父母,本来以为会皆大欢喜,没想到爷爷和父母亲都强烈反对,说唱戏是下九流,“施工戏子口袋匠,年成出来狗吃上”;唱戏的没大小,死了连祖坟都不能进……我当时简直失望透顶,当天晚上饭都没吃,胡哭乱骂。爷爷批评我“逢老骂老,逢小骂小,有老子养,无老子教训。”父母亲很少打骂孩子,此时只有叹气。我气得摔碟子办碗也无济于事。第二天一早,父亲起来喊我上学,我说我不去,平时对我们几个孩子很少批评的父亲竟然拿起鞭子威胁我一定要去上学,出于无奈,我只好背上书包去了学校。

没去成剧团,我像泄了气的皮球,整天闷闷不乐。戏唱完剧团撤离那天我的心简直在滴血,整个人失魂落魄,上课时盯着黑板一角发呆,老师讲的什么一概不知。准确地讲,我得了相思病,思念唱戏的病。剧团走了,日子还得继续,从此以后,我就大量地借阅戏本子,放学路上在背戏词,上学时天麻麻亮看不见字,便扯开嗓子一字一句往下唱。从家里到学校五里路我感觉一转眼就到。有些地方唱的不对或者不合适重来一遍。把学习已经放在第二位了。老师没少找我谈话批评我学习下降太厉害。有一天公社开党员会,父亲去开会见到几位老师,问我的学习情况,那几位老师异口同声说你家这娃娃问题大了,不是唱戏就是钻树林里划拳喝凉水。晚上父亲把我一顿教训,还扬言烧掉我的戏本子。戏本子是我借的,烧掉可不行!就钻到五爸家牛圈背戏本子,假期里跑到王商户后沟垴背戏本子,别人以为我在背课本呢。学习耽误不少,在此不表,但是背的戏确实很多,至今犹记。如果撇开耽误学习不说,我的这些经历对我的识字以及对历史的大概掌握有很大的好处。虽然戏曲都是演义题材,但是能够从中感悟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看戏的深度一般人是赶不上的,一般的戏我稍微认真一下就能指出很多问题或者值得肯定的地方。

当前,我国戏曲事业发展态势不是很良好,主要是缺乏群众基础,我虽然热爱戏曲,但是对此现象我不感觉很奇怪,毕竟时代在发展,该没落的无法一直兴旺。但是戏曲本身的内涵无论过多少年都是值得肯定的。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我感觉像对待书法一样的态度就可以,总有人会从事这个行业,观众骤减的同时,这门古老艺术作为部分人修身养性的手段也可以延续下去。所以便萌生对一些剧目写点自己感受的冲动。一来为戏曲做宣传,二来可以增加戏曲爱好者的理性认识。

今天我先从家喻户晓的《铡美案》写几点体会,投石问路。如果有必要,我会一直写下去,直至江郎才尽。

《铡美案》是秦腔经典剧目之一,所到之处,这出戏基本上是必演。该剧为花脸、青衣、须生重头戏,其中折子戏《杀庙》、《三对面》也经常演出。虽然很普及,但是这出戏后来改的太厉害,没有老本子那样脍炙人口。看铡美案,人物主要看包公和秦香莲这两个人,台架主要看韩琪。

包拯的表演要恰到好处,不能太爆,历史上名家辈出,田德年,张建民等等老先生演活包公。原先我们会宁剧团的牛进山老先生在火候上也把握的比较到位,作为人臣,包拯其实也是谨小慎微的,面对重大案情他要秉公执法,但是面对太后的教训和皇姑的警告老包内心其实是复杂的,是胆怯的,一直拿不定主意,尤其让秦香莲和陈世美对话,和皇姑对话都是心存一丝希望,希望陈世美先认下妻子儿女再做周旋,希望秦香莲退一万步咽下这口气。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皇后指示包拯赠银三百两,让秦香莲回家,此处包公有一段唱发人深思。

开言来再叫秦氏香连听,

我有心准了你的状,

公主国太嚷轰轰,

赠你纹银三百两

拿回家里育儿郎。

教子南学把书念,

只读诗书莫做官。

你丈夫不把高官做,

岂有骨肉自相残

……

直至最后香莲绝望,认为连包青天都害怕权贵,官官相卫,把纹银摔在地上。严重地刺激了包拯的职业尊严,一气之下下令开铡。所以我认为要演好包公,必须要把身处夹缝中的矛盾冲突表演出来,不能太爆裂,扯开嗓子唱,六亲不认,杀人不眨眼都是不符合人物形象的。

秦香莲是青衣旦,要演出她拖儿带女之不易,遇到丈夫不相认之气愤与无奈,和皇姑对话时的自惭形秽。作为一位民妇,面对忘恩负义的丈夫时可以连哭带骂,但是面对皇姑和包公时,需要表现出民妇的胆怯和自卑。这出戏我们甘肃的王晓玲老师,陕西咸阳的郭明霞等老师演得比较合乎情理。尤其唱词符合民妇的身份,以三对面里一段唱词为例:

包相爷与我讲一遍,

我只得上前看一番

大堂口落下这金车辇,

里边打坐女婵娟。

脸似芙蓉桃花灿,

樱桃小口柳眉弯。

头戴珠冠珊瑚串,

身穿八宝龙凤衫。

她好比牡丹鲜又艳,

我好比浮云遮了半面天。

观罢她来把我看,

我和那讨饭的乞儿都一般。

怪道来强盗不回转,

有绫罗忘了我粗布衫

莫奈何上前把她见

倒退一步心自参

我夫妻多年同患难

并无恶语与恶言

木樨宫中招了选

才贪恋富贵忘家园

她为贵来我为贱

谁在后来谁在先

秦香莲不能自下贱

越思越想心不安

怒而不息一旁站

她问我一声我应一言

……

论国法我应将你跪

论家法你跪我理自当然

……

论起家法我为大

你在后来我在先

下得金车辇跪在我面前

口称姐姐你理自当然

……

现在的演唱的三对面把秦香莲塑造得比国太都威严,甚至有这样的唱词:

我羞你身穿富贵并绸缎

做的事叫人将你下眼观

国王家女儿你学下贱

不该下嫁后婚男

……

面对金枝玉叶,这样处理唱词显然是过分夸大香莲的愤慨,但是把人物本身的身份没有表现出来,这里香莲不下跪已经够贞烈了,在古代,先后尊卑很重要,香莲认为自己是妻公主是妾,所以认为不跪是应该的。太激进的秦香莲戏我不怎么爱看,也无法自然接受。据说老一辈演完秦香莲在后台卸妆,突然有观众扑到后台,抱住演员哭诉丈夫如何的忘恩负义,抛妻舍子跟庄里的谁谁好上了。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韩琪杀庙是《铡美案》中的重头戏,不知唱红了多少演员,韩琪的扮演者必须是文武兼备,唱做俱佳,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演好韩琪。有几点个人浅见不知合理不合理。首先韩琪上场背对观众“搜门”,我感觉不合理,这个程式和《逃国》中上场一样,背观众“搜门”的目的是怕后有追兵,韩琪是奉命杀人,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面对观众上场比较合理。主要表现韩琪在人群中搜寻秦香莲母子的行踪去向。搓步抖头,打须,前弓后箭势定睛张望等表演主要是为了表现韩琪仓皇中追杀秦香莲母子的紧张情绪。进庙之后的表演不能乱,要让观众看出名堂,这里所有的专业动作都要给观众交代清楚,进庙之后韩琪拿刀“漫头”,“压蹦子”等表演,香莲“大涮腰”,“转体盘坐”,奋不顾身扑上去护孩子,孩子失声惊叫等要浑然一体,惊慌失措中让人感觉合情合理,尤其当秦香莲说“我丈夫名叫陈世美”时,韩琪良心受到冲撞,一个趔趄差点倒地。收刀打髯,目视观众,内心波澜起伏,不敢相信自己的主子竟然能干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是杀?是留?是留?是杀?韩琪在矛盾中搓手搓步,难以决策。被良知逼得无计可施才执刀自刎……《杀庙》一折演得好的名家众多,好家也很多,但是演好这一折戏,确实需要功力和内心造诣。

今天说罢《铡美案》,改日再写《二进宫》!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