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李芬芳·散文‖文字扎根大地

 文斋堂 2020-07-24

文字扎根大地

文/叶李芬芳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总爱拐弯到二叔上班的医院里看看,看看有没有《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我特别喜欢读上面的文章。

那时村民家家户户做鞋穿,做鞋先抹背子,抹背子要用报纸,常有人去医院要报纸。但只要是大地副刊,二叔都给我挑出来,放在一边,等我放学回来去拿,有时二叔也给我带回家。

手里拿着报纸,我便不在路上磨蹭。心里高兴,加快步子回家。在我祖母的小屋桌上摊开报纸,先狼吞一遍,再蚕食一遍。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在小本子上,有的文章特别喜欢,干脆通篇抄下来,隔几天拿出来读读,从不厌倦,像跟我的好朋友一起游玩。

几年下来,读报文摘抄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像小书一样放在我的床头、书柜。我给每个摘抄本都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百宝箱”、“百花园”、“乐土”、“文萃阁”、“作家之窗”、“绿色之梦”、“粮仓”等。它们像宝贝一样,我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搬一次家又一次家,都没有舍得扔掉。

那时书店不多,我的家乡没有一个书店,想借一本课外书很难,《人民日报》成了我解渴的唯一课外读物。

记得洋槐花盛开的一个星期天。傍晚,我从田野干完活回家,穿过菜园,路过海子,那里有一大片清一色的洋槐树,高高低低,挨挨挤挤,参差不齐,比着开花,洁白素净的花一嘟噜一嘟噜压弯树枝,如雪似玉。花香打鼻子。我走着看着想着:哪一天我能把美丽的村子写成文章,写成厚厚的书,出版,发往全国各地。

初中升高中,我的作文考了全县第一。首先应该感谢《人民日报》副刊的帮助。

后来参加工作,业余我常常写一些小诗,但从没有发表过。有一天,我的同事郭小珍把我写的小诗推荐给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又推荐给他的一个爱好文学的同事-----陈静,陈老师把我的小诗推荐给商丘楹联诗词协会编辑朱昆良老师、李瑞祥老师。从此,我的小诗陆续在《商都诗刊》发表,我成了商丘楹联诗词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