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笔外方内圆、结构挺拔雄奇、墨法厚重内敛——张裕钊书法品鉴

 heshingshih 2020-07-24

外方内圆的用笔

张裕钊自谓所做字体为“汉隶字”,用笔以中锋为主。关于笔法,在《张廉卿诗文稿》中有如下记载:“名指得力,指能转笔,注墨辣,落纸轻……”名指得力,指能转笔说到了无名指的重要性,转笔是把笔锋调整为中锋;落纸轻是指落笔要轻,注墨辣是指吸墨要饱满老辣。他又说:“……收锋急,发锋远,入墨涩,五指奇力,指腕相应……”入墨涩是指在用墨上要有逆涩感、不要虚浮,收锋急是指运笔要速度快、急收,五指奇力也是在强调用中锋来运笔。

点击加载图片

又云:“纸上如蜻蜓点水,轻燕掠波,空中如渴骥奔泉,怒猊抉石。”渴骥奔泉是指口渴的马向泉水疾奔而去,怒猊抉石是说恼怒的雄狮踹倒石头,用此说明张裕钊书法的奔放、劲挺,蜻蜓点水、轻燕掠波是形容他的书法在纸上运笔速度快,可以说是对张裕钊书法做了形象的说明。张裕钊的日本弟子宫岛咏士总结的“书法妙诀”是:“书道之要,首在捻笔,微妙之作用,存于拇指尖,劲直之基,在第四指……”宫岛咏士总结出通过第四指和拇指尖的捻笔动作,把笔锋调整为中锋运笔,张裕钊的笔法来自包世臣,捻管转指是其书法“外方内圆”的技术保证。

点击加载图片

张裕钊对于“永字八法”有如下记载:“……磔为巨舰凌波,弩为流金下注,侧如跃虎蹲崖,掠如饥鹰捩影,勒如长剑决云,啄如利箭破的,策如潜虬跃渊,趯如莽蜂出虿……”弩为流金下注是指竖画好比流金往下灌注一般;磔为巨舰凌波是指捺画好比巨舰在海上航行,要有舒展之姿;掠如饥鹰捩影是指长撇画如饥渴的雄鹰翻转的影子;侧如跃虎蹲崖是指他的点画灵活、稳重,犹如跃起的老虎蹲在悬崖边;啄如利箭破的是指短撇画犹如发出的利箭;趯如莽蜂出虿是指钩画速度要快,要有力度并送到位,张裕钊对“永字八法”的理解形象、准确、具体、到位。

点击加载图片

张裕钊的儿子张浍、张沆在《哀启》中说:“……先严冥想苦索数十年,尽得魏汉人真谛……”可见张裕钊的用笔方法是为了追求汉魏人的古法,他已经得到了汉魏人的真传。沈尹默《张廉卿先生草稿跋》中载有:“(张裕钊)不薄书学,其结构虽随时尚,而笔致迥别,多所创获,精心点画……”沈尹默说到了张裕钊的笔法与众不同,点画的特点鲜明、风格独特。综上所述,张裕钊使用“转指”之法,此法得自于包世臣的“捻管”独特笔法,他追求篆隶的朴拙用笔,以中锋运笔为主,从而形成了“内圆外方”的风格特征。

点击加载图片

挺拔雄奇的结构

杨祖武在《张裕钊书法艺术》一书中,将张裕钊书法渊源分为九种学说,即秦篆说、汉隶说、《张猛龙》(北魏、六朝)说、《吊比干》说、齐碑说、《龙藏寺》说、欧阳询说、包世臣说和帖学(馆阁体)说。唐山陈启壮先生在《碑骨帖姿——张裕钊书道研究》一书中,将张裕钊书法的结构取法归纳为三个方面:一、取法隋碑唐楷;二、取法北碑(张猛龙、吊比干、北碑墓志);三、取法二王(兰亭序、圣教序)。

点击加载图片

笔者认为,张裕钊在用笔上取法秦篆、汉隶,以中锋行笔为主;在结构上,结体方正,楷书取法唐楷(以欧阳询为主)、北碑(以《张猛龙碑》为主)、隋碑(以《龙藏寺碑》为主);行草书取法“二王”。现以张裕钊具体书作,分析如下:

一、临《九成宫醴泉铭》

点击加载图片

朱九如在《恢齐为文,浑穆为书》载:“曾发现张先生平日教门人作字,常以唐碑欧阳询碑版及隋碑《龙藏寺碑》为法……”张裕钊日常教授学生练字,以《龙藏寺碑》和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摹本,他早年为求仕途,于“馆阁体”下力很深,他的楷书确实有“馆阁体”的影子。《九成宫醴泉铭》是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该碑刻字形修长,中宫收紧,左收又放,结体开张。从张裕钊临书作品《九成宫醴泉铭》来看,结体严谨、中宫紧收的特点确实出于欧阳询。

二、“朱弦玉琯”联

点击加载图片

后世认为张裕钊楷书取法北碑,尤以《张猛龙碑》者居多。莲池弟子贺松坡说:“张先生取法北魏。”贺涛认为张裕钊书法在结体上取法北魏碑刻,尤其取法《张猛龙碑》最多。《张猛龙碑》是北魏晚期(公元 522 年)碑,属于斜画紧结、雄壮劲挺的风格,用笔方圆并用,变化多端,结体偏长,被称为“魏碑之首”。

点击加载图片

张裕钊变斜画紧结为横画宽结,变方笔为圆笔,这也是他的创新之处。从张裕钊楷书作品“朱弦玉琯”联中可发现,结体上受《张猛龙碑》影响很深。单个字中,“朱、弦、初、识、孤、桐”抑左扬右,字形趋于长方,既有北碑书法的厚重、雄强、俊丽,又有行草书的潇洒、灵动。

三、临王羲之《兰亭序》

点击加载图片

张裕钊晚年行书结构取法二王,而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它是晋代尚韵书风的代表作品。该书用笔多变,没有一笔是相同的,中轴线摇摆、气韵连贯,书法境界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从上面这幅临作可知,笔法上“内圆外方”风格明显,每笔都一丝不苟,中轴线中正,这可看出张裕钊深厚的楷书功底;用墨上追求洇化效果,如“永、年、也、群、长”等字,具有鲜明的碑派书法特征。

点击加载图片

该作品被他从左向右临,这和传统的书法作品从右向左书写大相径庭,该书作是张裕钊的创作式临摹,所以不像原帖,但是风格突出,这可说是他对传统经典的再创作。闻钧天《张裕钊年谱及书文探讨》:“(张裕钊)先生之书……贵在一个变字。”闻钧天认为张裕钊是用篆隶的笔法写行楷,融会贯通、自出新意,创作意识极强。

我们从上述几件作品:临《九成宫醴泉铭》“朱弦玉琯”联、临《兰亭序》中可得知,张裕钊的书法是篆隶的笔法,藏头护尾;结字上以唐楷为主,结合北碑的取势,法度严谨、融汇贯通、自出新意,形成了挺拔雄奇的书法风格。

厚重内敛的墨法

点击加载图片

张裕钊在进行碑派书法创作时,墨法上追求氤氲、光洁、乌黑的墨色效果。“墨分五色”的概念来自于中国画,笔者对其概念的分析是:干、湿是指对水分多少的控制,浓、淡是指墨色深浅的比较,焦是最重的墨色。从张裕钊楷书作品“书以画惟”联单个字“扈、跋、披”中可发现,他在熟宣纸或半熟宣纸上书写,喜用宿墨,以浓墨为主,涨墨与浓墨相结合,淡墨、枯墨用的很少,略沾清水来表现洇化、染晕的墨色效果,甚至个别笔画还出现了墨团的现象,从而使作品的视觉感增强,节奏变化明显。

点击加载图片

张裕钊对于墨法的独特探索是利用涨墨、浓墨、宿墨和水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金石碑版黏合、剥落、沉厚、朴茂的金石气息和奇特效果,这是与他同时代的碑学书家所没有过的,是他在无数次的实践中大胆创新所得到的新奇效果,创作出了卓尔不群、富有趣味的个人艺术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