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小说,源自真实事件,引来巨大官司,作者最终却“名利”双收

 心动情感说 2020-07-24

最近,求佛君迷上了读书,古今中外的都看,朋友们有什么好书,可以给我推荐。刚刚看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这部诞生于19世纪的作品,源自一个真实案例:乡村医生夫人自杀事件。在这之前,福楼拜写过一部小说,但是反响平平,他的两个挚友都劝他写点贴近现实的作品,都提到了“乡村医生夫人自杀事件”,最终福楼拜采纳了两位好友的意见,并据此,写出了一部“惊世骇俗”的《包法利夫人》。

这部作品问世以后,其实知道的少很少很少,但是却引来巨大争议,因为里面掺杂了很多,在法官看来,有可能“带坏”小孩,并对社会风气“影响不好”,并将福楼拜与连载这部《包法利夫人》的杂志,一起告上了法庭。

最终,福楼拜请的律师,在法庭上辩论了4个小时,居然成功地赢得了官司。律师的核心观点是,《包法利夫人》的女主角,也就是包法利夫人,追求美与浪漫爱情,本身是没错的,错就错在她是在婚姻内与另外两名男子进行了“不道德”的爱情,并且最终的结局,包法利夫人是受到了“惩罚”,不堪忍受现实的残酷,以生命的代价完成了一种“救赎”。

赢得这场官司以后,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之前很多不知道的民众,都去买这部《包法利夫人》来看,结果,这部小说,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火了。

就连福楼拜本人,后来也对友人如此说到,假若没有这场官司,或许这部小说也将默默无名。

《包法利夫人》讲的是“人性”

《包法利夫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包法利12岁才被送去读书,后来长大以后,成为了一名医生,还被家庭安排娶了一名大他很多岁的老妇,此乃插曲。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导致他本人也是比较木讷、懦弱。

后来,包法利在看病的时候,因缘际会,认识了年轻的女孩艾玛,后来成为他的妻子,也就是包法利夫人。

艾玛接受过高等教育,结婚前,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是,步入婚姻的围城以后,却发现,包法利是一位“配不上她”的男人。

随后,在一次舞会以后,艾玛的生活更是像被砸了“一个洞”,在她心底,还是掩藏着一颗“少女心”,渴望有人能够“读懂自己”,“宠自己”。

这之后,艾玛相继遇到了两个男人,“情场高手”罗多尔夫和“羞涩”的莱昂。

罗多尔夫本来答应带着艾玛私奔,“浪迹天涯”、“神仙侠女”,可是罗多尔夫食言了。后来,艾玛再一次遇到了“羞涩”的莱昂,他已经成熟,不再羞涩,并且成功俘获了艾玛的身心。

最后的最后,艾玛为了那种内心梦想的“上流阶层生活”、“浪漫生活”,自己借的贷,无法归还,她去找过之前的相好罗多尔夫,但是人家根本不理他,莱昂也因为“远香近臭”,最后远离了艾玛,她一个人,承担不了这一切种种,最终自杀,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一种救赎。

其实,艾玛追求的美与爱情,本身是没错的,那是一种极其美好,也很浪漫的人性,一种正常人都可能产生的“人之常情”。

现实生活中的“包法利夫人”

前段时间,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最近10年,离婚率一直在攀升,而结婚率却一直在降低。

在某论坛情感板块,那里沉淀了太多的“包法利夫人”。不信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这些“包法利夫人”,有的是因为与丈夫性格不合,或者夫妻的生活不合,或者是丈夫比她大很多,到最后,很多人后悔了,觉得对不住丈夫,但是又走不出来,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看报道,更是有一种“包法利夫人”,在婚姻内,出去找另外一种肤色的人,玩。结果,一切居然被拍照、视频,传到了网上,甚至被称作“easy girl”。

这真真是一种令人痛惜的社会现象。

为什么100多年过去,还是有很多“包法利夫人”

虽然时间的轮子一直向前,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是恒古不变的。

近几十年,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很多时候,却并没有跟上,很多人觉得内心孤独,觉得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体验,总是希冀能够,有一种方式,能够实现自己与外界的各种不断连的“奇妙连接”。

随着很多交流工具的激增,人与人之间,要“连接”在一起,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其实不是这样的。

很多人,反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迷失了自己,忍受不了一丁点的孤独的感受,忍受不了生活的平平淡淡,终于成为了现实版的“包法利夫人”…

如何避免成为“包法利夫人”

不管怎样,很多人终究会走进婚姻,很多人会发现,“围城”中不是自己想要的,并能够果断让这种生活“止损”(离婚),但是还有很多人,在婚姻中,产生了“包法利夫人”那种,依然试图追求“浪漫爱情”的实践。

在我国,包法利夫人的这种行为,在传统文化看来,真的是一种“大逆不道”。不过,当代女性的思想和地位已经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勇敢”的选择自己的生活,从人性的角度,真的没错。

如何避免成为“包法利夫人”?

那就需要我们每个姐妹,擦亮自己的眼睛,真正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不然,睡在自己旁边的男人,是人还是魔,都不知道,杭州那个失踪女人事件,如若让福楼拜知道,肯定又会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小说。

可惜的是,我们懂得越来越多,有时候,就是偏偏读不懂,读不透“人性”。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如是说到: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独孤而单独存在。

如果我们明白了这句话,能够“享受”孤独,而不是“排斥”孤独,会不会本身就是一剂“心灵良药”。

今日话题:你如何理解自己内心的“孤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