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冶:被才华折磨一生的女道士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初看李冶这个名字,很容易误看成唐高宗李治,其实他们不只是名字相像,而且还都是唐朝人。所以将这二人混淆,并不奇怪。

掀开中唐的一角,走入李冶的一生,会发现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洒脱女子,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心中所爱,却惨被爱情辜负。她的人生很传奇,也很悲情,总之是个可怜人啊!

01


李冶出身在一个富足的人家,父母皆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所以李冶自幼就经历了文化的熏陶,小小年纪便显露了惊人的才华。

在她六岁的那一年,父亲带着参加聚会,一起吟诗作赋。在宴席上诗友们讨论到蔷薇,李冶脱口就作了一首吟咏蔷薇的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此诗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投来赞赏不已的目光,无一不惊艳于李冶这个小女娃的才华。可只有李冶父亲愁眉不展,丝毫不为女儿的诗才开心,因为在李冶父亲看来此诗不祥,“架却”,谐音“嫁却”,女儿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的杂乱心绪,恐怕今后是个失行妇人啊!

从那以后,这句诗让李冶父亲如鲠在喉、忧心难忘。眼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才华愈加出众,李冶父亲十分担心女儿今后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便狠心将十来岁的李冶送到了玉真观修行,希望道观的无欲无求能让女儿修身养性,从而断了十丈红尘的杂念。

可惜事与愿违,由于年幼的李冶无法承受被家人抛弃的痛楚,所以在进入玉真观之后,并未如父亲所愿,而是彻底地放飞了自我,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

若说从前她是养在深闺的小姐,那么现在她就是无拘无束的飞燕。道观清净自在日子让闲暇之余的李冶专心翰墨、学习音律,借这些风雅之事来消磨时光。偏偏她又天赋异禀,所以几年下来,取得了不俗成就。故而人人都知晓玉真观中有位不仅容颜俊美,而且才华横溢的俏佳人。

02


十八岁的少女正是春心萌动的时候,在这最好的年华里,李冶偶遇了此生初恋,谢灵运的第十世孙子释皎然。释皎然风度翩翩、谈吐不凡,所以在日常接触中,李冶愈发爱慕释皎然,芳心在悄然之间暗许。

那个时候李冶将诗才尽数用在了写情诗上,爱慕之情一一跃然于纸上,这让不为所动的释皎然很是无奈,而后释皎然只得回复李冶一首《答李季兰》来婉言拒绝,诗曰: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妾有意而郎无情,即便李冶相思成疾,终究还是无可奈何的。因为释皎然是一位出家多年的和尚,并且年长李冶二十余岁。故而从哪方面来看,二人都是无半点可能的。

这一段懵懵懂懂的初恋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中,此后的释皎然便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李冶再也寻不到他的半点踪迹。

一片痴心,几许深情,都付诸东流水,最终换得一场空。李冶笔下的那首《相思怨》或许能表达当时她内心的不满,诗曰: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03


痴心错付的李冶内心十分脆弱,急需一份温暖与呵护。在那些等待的岁月中,李冶品香茗会诗友,有时还弹琴作画,日子过得好不自在啊!这般惬意的生活将李冶滋养的容光焕发,一改从前的颓废失落。如此娇颜的背后还有才华支撑着,所以自然而然的吸引了之后的阎伯均跟朱放。

阎伯均这个如阳光般耀眼的男子,以春风化雨般的细腻治愈了李冶那颗满目疮痍的心。

柳绿风软的午后,他们于波光粼粼的湖上泛舟游玩,执手共赏如画的风景。兴致来了,也会吟诗作对,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绵绵情话。

情到深处,李冶全然放下了曾经的情伤,不顾一切的爱着眼前的男子,因为她以为这一刻就是地久天长。

只是她高估了阎伯均对她的爱,在前途面前,阎伯均毅然决然的抛弃了李冶,转身娶了高门大户的女儿。

心上人的心意变了,李冶心中或许有不甘和埋怨,但是并未挽留,因为她也有自己的自尊跟底线,只赠一首《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算是对这段感情有个交代,诗曰: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04


还有倾慕李冶的才华已久的朱放,有趣的是,他们二人一见如故,彼此之间有说不完的话,所以时常相约见面。

他们是诗友,是知己,是天地间最般配的神仙眷侣。爱情是甜蜜且美好的,他们在情浓时也曾许下相伴一生的诺言,可惜命运偏偏不遂人意,朝廷一纸诏书,朱放只得奉命前往江西上任。而李冶有道士这个身份的束缚,注定是无法跟随朱放的脚步的。

临别时,李冶泪眼婆娑,与朱放执手相望,眼底唯余失望。朱放岂是薄情之人,面对这样的场景,只得感叹情深缘浅,造化弄人。恋恋不舍时写下了《别李季兰》: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李冶明白朱放对自己的情意是真,皇命不可违抗也是真。情思在顷刻之间涌上心头,随即写下《寄朱放》,以此慰藉这一段缘分,诗曰: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无数个难以安寝的深夜,盈盈月光携着凉风拂面,李冶窗前抚琴,声声幽怨化作了一首《春闺怨》:

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

念君辽海北,抛妾宋家东。

05


而后到了不惑之年,李冶对感情一事看淡了,也看透了夫妻关系的本质。她开始认识到凡尘俗世里的那些情情爱爱都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所以将毕生所感凝结于诗词,留下颇具盛名的《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经历了这么多,看开了一切的李冶只想安度晚年,她希望能回到初入玉真观的那段时光,品茗赏花、吟诗作赋,过上清净安逸的日子。

然而当那些诗作传到皇帝的眼中时,李冶的安稳生活就此被打破。皇帝对李冶的诗作爱不释手,十分期待能一睹本人的风采。于是李冶奉旨入京面圣,去的路上无奈的写了首《恩命追入别广陵故人》,诗曰: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皇帝见到容颜秀美、气质超然的李冶,心中竟然生出了几分恨不相逢未老时的惆怅。高仲武曾在《中兴间气集》中对李冶有高度评价:上比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由此可见,李冶确实是难得一遇的美人。

06


原以为这回能过上清净日子了,但是好景不长,奉天之难不合时宜的发生了。朱泚叛乱之后,很是仰慕李冶的才华,押了李冶来为他写诗。当时情况危急,为了保全性命,李冶不得不写下赞扬朱泚的诗。

怎料后来局势大变,皇帝率军收复失地,而李冶因为给叛贼写诗,被安上了谋逆的罪名,最后在乱棍下香消玉殒,以最惨烈的方式结束了坎坷的一生。

李冶这一生的遭遇皆是因写诗而起,若她不会写诗就不会入道观,若她不会写诗就不会有那几段有始无终的感情,若她不会写诗就不会死于非命。

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终究是黄粱一梦,海誓山盟的许诺只能是镜花水月。所谓才华,带给了李冶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盛名,也附赠了太多的伤痛。

如果这一切能够重新来过,那年聚会,李冶一定不会吟诵出那首诗,也一定不愿再过这样多舛的人生!


作者:西柚(一直都喜欢诗词文化,愿将一切情思都付诸笔端)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