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小儿遗尿的中医思路

 三和行者 2020-07-24

三岁以上的小孩遗尿,睡得沉,遗尿而不自知,一般一周一两次,严重的每一两天都遗尿。这种情况会连续多年发生,有些小孩十几岁都还有遗尿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小孩都很苦恼,小孩也容易自悲。

我在临床上治疗遗尿,一般从温阳固肾,益气健脾,通窍导浊方面考虑。用药方面,菟丝子,益智仁,淫羊藿温阳气化。黄精,首乌,山茱萸补肾精。覆盆子,金婴子,桑螵蛸固肾缩尿。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药健脾益气。石菖蒲,通草,开窍降浊,也可以配少量麻黄宣肺而通调水道而利膀胱。

遗尿的产生与肾气不固有很大关系,很多时候还兼有肾阳不足,这样津液不气化,则下流膀胱而遗溺。《黄帝内经》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所以要温阳气化小便才能正常排泄。也不能一味的用固涩缩尿的药,在收的同时也要放,使浊气得出,故用茯苓,通草渗湿浊而出,因势利导。石菖蒲开窍而通窍,神可控而不会出现熟睡而尿不可禁。麻黄宣肺而利水,达到通调水道的作用,也可以配乌药加强调气作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健脾益气,气足则固摄有原,黄精,首乌,山茱萸补肾阴而能化肾阳。

整体来看,这是个三焦同治,五脏同调的思路。在下焦,黄精,首乌,山茱萸补肾精,能作为化肾阳的物质基础,菟丝子,益智仁,淫羊藿温肾阳而能使膀胱气化,膀胱气化以后,水液不独往下流。与此同时,用覆盆子,金婴子,桑螵蛸加强固摄作用,固摄的同时,津液清者能气化而升藤,浊者还要引流而出,故用茯苓、通草以降浊。下焦之水气化而腾于中焦,就要加强中焦脾胃运化水湿和升清的作用。脾气散津,上归于肺,再用麻黄宣肺以利水液输布,茯苓,通草也可以通调水道,畅达三焦,再下输膀胱,行成一个循环。总的思路是要让水液代谢从病理状态回归到生理状态,这样水液分布均匀合理,不独流下焦膀胱就不会遗尿了。上述方法和药物不一定要全部使用,哪个环节出问题就重点调理,也可以综合使用。

另外我在临床上还常用茯苓和五倍子打成粉冲服,此方一收一散,开合有度。还可以用五倍子,龙骨,吴茱萸,肉桂打成粉用醋调敷肚脐。通过以上治疗的遗尿,效果都还不错,有些严重的情况要坚持用药。小孩服药或饮水要在睡前两个小时前完成,临睡不要液体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