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故事丨历史名画看紫砂

 志涛书馆 2020-07-25

唐诗词中,有两首是歌赞阳羡茶的。一首是唐玄宗天宝七年进士李嘉祐写的“阳羡兰陵近,绿茗盖春山”,这是茶史中最早出现阳羡茶的纪录。另一首是玉川子卢全的名句:“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花不敢先开花。”以后关于阳羡茶的诗词传世,降至宋、元以后,阳羡茶虽已不入贡品,但在江南文人学士的诗词中确是百花绽放。

从元明之际到明朝中叶,以下是最有代表性的三位诗人的作品,一起感受下早已过去的茶文化是一副怎样的面孔吧。其一是有“吴中四杰”之誉的长洲人高启(1336-1374)为倪云林画的义兴山的题诗:“尝啜阳羡茶,不游阳羨山,铜官结秀色,都在图画间。”可见在高启的眼中,阳羡茶和铜陵是一样被人称道的。其是长期在京师做官的长洲人吴宽(1430~1504)。他十分喜爱阳羡茶,有不少美妙的诗篇传世,如“今年阳羡山中品,此日倾来始满瓯。”“区区舟楫何来迟,阳羡旗枪清更新。”请注意:“阳羡旗枪”这个词,在600多年前就出现了。

第三位是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的绍兴人青藤道士徐渭(1521~1593)。最可贵的是在他的诗作中,不仅写茶,而且还写出紫砂茶具,但没有提到壶。例如“青箸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何用迢迢三百里,紫砂盆去买宜兴。”至于煮徐渭有诗“安能买景如图画,碧树红花煮月园。”“倾七碗,对三人,须叟梅影上冰轮,他年若更为图画,添成炉头倒角巾”,可以看出他的“诗本乎情”,“超逸有致”,借茶抒怀的特色。

李霖灿先生对于历史故事画的论述值得我们好好思索和推敲。他说:“这些历史画迹,有不少是当日的实情写照。换言之,等于是在汉、唐、宋、元时代,为我们拍下了许多重要史迹的照片。试想这对我们该是多么珍贵重要”(《中国美术史稿》186页,台北雄狮图书公司出版,1995)。

裴文中老师也曾跟笔者说,你既要念书,也要念实物,二者是一样重要的。所谓念实物,除了陶呀、瓷呀、青铜器呀,还有画在纸上或绢丝,刻在石头上的,织或绣在丝织物上的种种图画,真是百花争妍,各有千秋。读书和读图确是一样重要,而且还有些解惑的作用。因此对于紫砂茶具历史的探讨也得把读图作为另一门功课。现在,且让我们先来读读几位吴门画家笔下的茶事图画吧。

第一 唐寅(1470~1523)《桐荫品茶图》

图中画的是主人端坐在桐荫下的长榻上,右手持杯,和坐在对面竹椅上的客人说着什么事儿,使客人把刚刚端起的茶杯停在唇边,发出会心的微笑。这时,客人身后煮茶的童子手里提着罐,也不去给主人身侧的带把茶壶加水,而是静静悄悄地站在树下,睁大眼睛谛听主客二人富有吸引力的谈话。据画上唐寅自题,此画作于“正德己已初夏”。已已即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现藏美国芝加哥大学博物馆。

第二 唐寅《事茗图》

图上画出的是一个远离市井、坐落在奇石大树间的茅屋,屋前溪水潺潺,远处云雾漾漾。屋内迎门放着一张条桌。从桌上放的一碗茗茶和一个提梁带盖壶看,伏案而坐的主人是一边读书、一边品茶,此中乐趣,请先读唐寅题在画上的一首五言绝句:“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这个卷子、纸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卷前引首有文徵明隶书“事茗”二字。可见唐、文二人的乐趣是在这个“事”字上。所谓“事”,是包括有茶品和人品的。

第三 文徵明(1470~1559)《清阴试茗图》

明嘉靖七年1528),因“桐城会宜兴王德昭,为烹阳羡茶,写此清阴试茗图并一律。”这首诗不仅是主客二人对坐在古树烟迷中,持碗品茗,吟哦新作的写实,而且还道出了“清阴试茗”人的心声和乐趣。现在,且让我们在参读画中所见的茶具之后,再来读读这首七律:“地垆相对语离离,旋洗沙瓶煮润澌。邂逅高人自阳羡,淹留残夜品枪旗。枯肠最是搜诗苦,醉眼翻怜得卧迟。不及山僧有真识,灯前一啜愧相知。”诗中说到的“沙瓶”,就是指紫砂壶而言。文徵明这幅画现藏瑞士,见《The Art of Wen Zhengming》(1976)。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品茶图》,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林榭煎茶图》,也都有茶具可考。

第四 仇英?-1559《松溪论画图》

画面上是在一处古树掩映下的平坦如案的巨石上,主客二人席地而坐地谈论着。看来是细细探讨,还不是“浪言茗战”(张岱语)。再从二人身侧远处放着的孤零零的一把提梁带盖壶和那边古树间个童子看着火炉上的汤瓶以及蹲在溪边涤洗或汲水的模样看,主人的品茶似乎已经结束了。这幅画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第五 王问(1497~1576)《煮茶图》

图上画一老人席地坐在竹炉前,用心注视着炉上的提梁罐子。炉前地上还放着火夹。老人后侧放着两口储水的大缸。最有意味的是,王问把竹炉安排在老人读书的长方毯子前,毯上有书、有砚、有水盂和香炉。这样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煮茶生活,或许就是画家王间煮茶生活的自我写照。因此,我们在图上读到的几件荼具当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作品无疑,此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六 陈洪绶(1598~1652)《高贤读书图》

图上画出一位老人正端坐在一张巨石砌成的案前,右手指着放在案上摊开的书本,注目阅读。另一位老人站在案子那边,专心听着他的讲读。毯子一端摆着一瓶梅花,花前放着一件平底带盖小茶壶。毯子另端放着一件带盖三足罐形器,看它的样子,或是明人屠龙《考U8余事》中说的外出提炉中的用来储水加热的锅形器。这幅画是著名收藏家、鉴赏家怀云楼主王已千先生的藏品。读罢六幅美术作品,要说明的是出现在画家笔下的那几件茶具,还不敢说它们是出自宜兴紫砂窑的。

但就造型看,它又与传世的紫砂茶具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所谓“相似”,辩证地看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为后出的紫砂壶具提供的样品,另一个是根据羊角山出土的提梁和壶盖以及明嘉靖年间南京吴经墓出土的紫砂提梁看,这六幅图中画出的确有紫砂茶具,只是没有明说罢了。

因此,对喜欢收藏紫砂茶具的朋友们来说,鉴评紫砂的真伪,得先从真的入手,不认识真的,就很难找到判定伪的根据。现在,就让我们从原材料、工艺、装饰以及名人名作入手看好真品,看透伪作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