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有个民族,人口稀少,为了一约定,为中国守了1700多年的国门

 无风起念 2020-07-25

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因此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个民族,最令人熟悉的便是汉族了。不过,今天本文的重点不是汉族,而是佤族,这是一个人口不多的民族,但是却极其重视信义,为了一个约定,为中国守了1700多年的国门。

佤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大概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最早发源于云南中部,并活跃在滇池附近。后来,经过了岁月的变迁,这个民族不断迁徙,最终来到了如今的临沧县附近。佤族的人口并不多,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佤族总人口数为429709人。

中国的佤族原来没有文字,1956年创制了一套以巴饶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岩帅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传统上佤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现在则多信仰基督教或佛教。佤族的“佤”在当地的语言中,指的是“门”的意思,而佤族一千多年以来,一直成为了中国边境的保护者,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门”。

在佤族的历史上,有两个汉人对该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一个是诸葛丞相,另一个是李定国。在佤族传说中,诸葛亮当初七擒孟获之时,没有像其它征服者一样大肆杀戮,反而将先进的技术教给了当地的百姓,为他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佤族人民对诸葛亮十分信服,并愿意与对方达成约定,为蜀国看守边疆地区。时间匆匆而逝,诸葛亮早已去世,而蜀国也已经灭亡了,但是这个民族的人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承诺,一如既往地在边关守卫着国家。

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后来归顺南明,成为明末清初重要的抗清将领。当李定国送给了佤族首领一个金葫芦(在当地被视为圣物)之时,他们对李定国有了好感,并愿意追随对方,也就是追随南明的统治。也正是在李定国的影响下,“汉人既入班洪者众,流风遗泽,影响于班洪土人之开化者甚大。经英人利诱威速之不愿降英者,其心里之建树,即根源于此”。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占领了缅甸,并开始入侵我国云南地区。佤族人民面对此情此景,不愿屈服,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去。

也正是因为如此,爱国诗人彭桂萼才会创作出校歌“祖国遭苦难,大家齐起救死亡……复兴民族,还我佤山”。除了上战场之外,佤族百姓还积极参与修建滇缅公路、滇缅铁路和勐撒飞机场等工程,并组织起了熟悉当地地形地貌的情报收集队伍,为正规军提出了众多有价值的信息。

由此不难看出,佤族是一个爱国的民族,是一个守信的民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民族。

参考资料:《清史稿·李定国传》、《永历实录》、《早期佤族族称的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