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体》带有中国元素,为何仍在美国大受欢迎?读者:问出了科学终极问题

 无风起念 2020-07-25

说到中国的科幻小说,刘慈欣的《三体》这本书绝对是中国科幻文学的一个巅峰。复旦大学的教授严锋评价《三体》,“在读过《三体》以及《三体Ⅱ·黑暗森林》以后,我毫不怀疑,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甚至也对这本书爱不释手。2015年8月,《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的奖项,这项至高无上的荣耀,让中国的科幻文学开始走向了国际。

2014年,《三体》由刘宇昆翻译,以英文版的形式进入了美国,而《三体》一进入美国的市场,就引来了多方的关注和许多人的热议。而这一切都与《三体》这本书的内容,以及这本书想要传达的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体》的主要内容讲的就是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的交织过程,但是刘慈欣文字中蕴含的深意却打破了普通中国科幻小说的思想。据《华尔街》日报的记载,“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多地从全人类的视角来思考世界,而不是仅从本民族的视角。”,说的就是《三体》与普通中国科幻小说所表达的思想的不同之处。刘慈欣在整部书中,关注的是人类文明的兴亡和所有人人性的存灭,而不是仅仅将目光局限于中国,反而是将视野不断扩大,甚至联系到了外星文明。

要知道,中国的科幻小说一直都存在着一个弊病,才导致中国的科幻文学始终无法得到国际的认可以及外国人的喜爱,那就是中国的科幻小说总是将小说的背景建立在中国存在已久的传统故事上,导致并不是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的读者,无法理解科幻小说作者的意图。而《三体》这部书虽然是以整个中国为背景,但是却是让全人类作为主角,而非只是中国人。

在美国的读者看来,《三体》这部书问出了科学的终极问题。所有的科幻小说都是以人类与其他文明接触为基础写成,《三体》也是一样。而《三体》不同于其他科幻小说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它并没有始终浮于问题的表面进行对科学的探索,反而是一步又一步地将问题深入,而问题深入的过程,又是完美地被刘慈欣糅合在了整本书的故事当中,这显然是其他中国科幻小说都没能达到的高度。

不仅如此,刘慈欣的《三体》还非常适合西方读者的兴趣,但却不是迎合。刘慈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西方科幻文学的世界,以物理、化学等科学为写作基础,给读者创造出了一种宏大的对未来的猜想,他既没有故意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也没有故意模仿西方固有的科幻小说题材,反而用书中最普通的人的视角,再辅以理性思考,构成了《三体》这幅大的画卷。

当然,《三体》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在于逐渐缓和了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之间的固有的文化差异和隔阂,许多美国人通过《三体》这本书,更加全面并且仔细地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化,也同样是书中蕴含着的中国文化,让已经对西方科幻文学审美疲劳的西方读者感到眼前一亮

参考资料:《刘慈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三体>那么火- 文化- 新京报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