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叫丞相,别再搞混了,否则容易闹笑话

 无风起念 2020-07-25

在史书中,我们总是会看到“宰相”与“丞相”两种称呼很是相似,有时候称“宰相”,有的时候又称为“丞相”,两者之间只有一字之差。在人们的印象中,“丞相”与“宰相”两者是差不多的,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区别。

其实“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其实很简单,“宰相”是一种制度,而“丞相”则是一个官名的名臣。

通过历史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宰相”制度是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明朝的时候被朱元璋明太祖废除的,后来明代又出现了内阁。从春秋时期开始,到了明朝宰相制度灭亡之前,“宰相”制度在不同的朝代被沿用。

“丞相”则是一种官职,是代替文武百官帮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的最高官职总称,而“宰相”是帮助皇帝处理国家政治的最高行政官职的统称,但它更是一种制度。所以,“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却不一定是“丞相”。

说到“宰相”,历史记载很多关于“宰相”制度的发展由来,可是为什么朱元璋却偏偏废除了宰相制度呢?明朝“宰相”制度被朱元璋废除后,后代设立了内阁,但其实它们类似于虚拟“宰相”制度。只是朱元璋已经下了命令,说不能再拥有“宰相”制度,所以,后来继承的皇帝也没有敢去重新建立的。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还因为“宰相”制度杀害了当时的大功臣胡惟庸,并彻底地废除了从前的各种“宰相”制度,还告知身边的众臣倘若重新建立“宰相”制度,就会掉人头!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宰相”制度,“宰相”随后就为各个朝代的皇帝分担了好多,秦始皇在位时期,为百官之首的“丞相”们为秦始皇分担了很多,所以有了后来的中央君主立宪制和“宰相”制度。

“宰相”更是发挥其重大作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皇帝很好地处理了国家政事,给皇帝分担了好多重大的政事工作,很好地使朝廷运转。因为这样子,皇帝就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另外一些更为重要的事情。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自从他废除了宰相制度后,他变得彻底地忙碌。因为一朝之主,加上宰相制度已被自己废除,所以,明太祖朱元璋渐渐地感到自己一个人处理这些繁杂的政事多不容易,所以后来他设立了顾问大臣、秘书。但是顾问大臣和秘书的办事效率,却并没有宰相好,而且朱元璋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大于他的子孙后代。

同时,由于朱元璋前面有警告不能再建立宰相制度,所以朱棣在位的时候,只敢设立了内阁,但是往往都会听到一些“其实跟宰相差不多”的话语,出现过“辅相元老”、“储相”等等的称号。

后来,因为造反事件,又重新出现了“丞相”,所以,《明史》中大量介绍宰相也出现丞相就是这个原因所在了。而从这些史书记载,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却不一定是丞相!

参考资料:《明史》、《中国通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