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护黄河浮桥的70吨唐朝“铁牛”,为何却露天摆放?专家:不敢动

 无风起念 2020-07-25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的时候,各项工艺都是领先于世界的,所以也留下了不少的宝贵文物。为了这些文物,国家一直采取着各种措施进行保护,但是唐朝70吨“黄河铁牛”却一直露天摆放,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黄河铁牛”。我们可以见到这个“黄河铁牛”十分地雄伟壮观,牛造形生动,前腿作蹬状,后腿作蹲伏状,矫角、昂首,牛体矫健强壮,简直就是世界上少有的雕塑精品。所以一开始很多人都认为这个“黄河铁牛”是供人们观赏用的。

实际上“黄河铁牛”的作用可远不止如此,以前这个“黄河铁牛”是专门用来固定浮桥的,只不过后来到了元朝,浮桥不慎倒塌,所以才会给我们造成这样的错觉。那么有些人肯定会问,为什么固定浮桥,要把这些铁块造成牛的模样。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铸铁牛置于河岸,对肆意泛滥的黄河水是一种震慑,象征着拦挡洪水、征服水患,造福于人民。不仅如此,在铸造这些黄河铁牛的时候,古人也铸造了四个铁人、七星铁柱,以达到一种阴阳相对的效果。

所以“黄河铁牛”在某一个程度不仅代表了我国当时铸铁技术的高超,更体现了我国独特的文化魅力。但由于“黄河铁牛”位于蒲津渡,离黄河很近,所以难免受到黄河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有些人划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

可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这些“黄河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为了解救这些“黄河铁牛”,专家可谓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铁牛、铁人、铁柱等从原地提升12.2米,在地表以上恢复原貌,但是“黄河铁牛”的原址则会被黄河给淹没,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黄河铁牛”所在的位置,是专家后期迁移的。

至于为什么“黄河铁牛”一直被露天摆放,专家回应说,目前的一系列保护措施,都有可能对“黄河铁牛”有一定的破坏,若是“黄河铁牛”在这些保护过程中出现什么大的损坏,是极其地得不偿失的。

再者,“黄河铁牛”重达70吨,怎么移动这些庞然大物,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目前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置这些“黄河铁牛”。虽然“黄河铁牛”的露天摆放也会使牛身出现部分的生锈,但是还是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也是目前最好的保护方法了。

要知道,“黄河铁牛”过去保护的浮桥是沟通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纽带。尽管四个大铁牛固守的地方虽已远离河道,但他们都是唐代国力强盛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历史见证。

参考资料:《蒲州府志》、《千年“铁牛”之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