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印珍丨山野之村

 金秋文学 2020-07-25

山野之村

作者:张印珍

春风牵着衣袖,引我来到高桥西边的石塘村。石塘村前一面镜子般的小河,村子后面是郁郁葱葱的山。河边水面生着黄绿的草花,看上去像是披着一件梦的衣裳的少女,漫进心间。村子很朴素,屋舍留着旧时光的印记。白色的墙面变成浅灰,似一个穿白衬衫的小伙子变成穿浅灰色褂子的大伯了,有点宿命的淡然。可是,这看上去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里,却隐藏着三座寺庙。紫红的和明黄的,暗暗地透着光亮,感觉似山野里隐藏着的宝珠。

其中的一座寺庙里,住着活佛,女的,40多岁,给方圆几十里的人们看病,解忧。相信的人很多,其实就是除去心病,一百元一人次,看得人还排不上队。这活佛就发财了,可都是愿者上钩啊,哈哈!如今,这庙里却是冷冷清清,关着门。菩萨们也放假了。这村子妥妥帖帖地收藏在山水腹地,隐秘,含蓄,内敛,有着许多故事如今却秘而不宣,守口如瓶。

村子后面那座山,连绵起伏,山上树木葱郁,风景这边独好。不过,我没进去过。想象着山里有野山笋吧,若是毛竹林,肯定钻出好多毛笋,雨后春笋,遍地是。山野里有一群小鸟刚破壳,金黄的小嘴,等着妈妈来喂小虫虫呢!映山红睁着眼睛将谁等呢?满山的浪漫,满山的诗情。幸亏我住在宁波市的西端,去山野里走走很是方便。下一次一定去亲自寻找山路,进山看看,也许还能釆到野山茶呢,采一缕春风带回家。

河对面是一望无际的大麦田,看上去便觉得自己进入一幅画中。顺着河边路走下去,却发现还是小山村,叫姆岭村,这个小村看上去更为精致些,雪白的墙上有壁画,画着山水和绿地,进村迎面的山体上写着醒目的红色大字,“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街道很干净,村边小河里还停泊着一只小木船。河埠头的石阶被水深深地吻着,我蹲下来便想起故乡老湾边的一个夜晚,那个挎着小竹篮在水边捞月亮的扎两条羊角辫的小姑娘。正如歌词里写的,“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水是有灵性的,江南的小桥流水屋舍都是一幅水墨画。有的在窗口下的雪白墙壁上镶嵌着小小竹篓,其中插一束干的紫红花儿,或者淡蓝的,增加艺术感。让我联想到,穿一袭白裙的女子,胸前别着一朵紫红小花,或淡蓝小花,那么的优雅。没插花的呢,我却觉得像是一只只蜻蜓的大眼睛,鼓鼓的,哈哈!村里很安静,只遇到洗菜的一个姆姆,没戴口罩。村里的亭子也很安静,像展翅待飞的几只燕子。

再沿河走下去又是一个村庄,这村庄白墙黛瓦,雪白的墙面上写着很醒目的黑色大字,“最美乡村”,再看,呵,是不错,小楼房,小别墅,小庭院,还有散发着浪漫情调的民宿,这分明着打造旅游景点啊,却是在疫情之间,也是超然地安静。看到路边的牌子,才知道这个村庄叫"山下庄",走过村庄便是长寿寺,往日的热闹,诵经拜佛的景象也只是存在记忆中了,因了疫情,长寿寺也是静静的。

出村便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油菜花,小花们在风中舞蹈着,还窃窃私语,她们仰望着蓝天上的朵朵白云,似说少女的爱和梦。地边电线上一群麻雀,叽叽喳喳,飞上飞下,忙什么呢?我真想忘情地镶嵌在油菜花里,化为馨香一瓣。隐藏在这幅画之间。像是遇见久违的爱情,惊喜,迟疑,踟蹰,我竟然以慌乱甚至蹒跚学步的姿势向她走去,那是我的梦,一个朝思暮想的去处。

回家的路上,遇到一片小树林,一声声鸟鸣从树叶空隙里雨点般洒落下来。野林似一面琴,鸟鸣是琴弦上的音符,风是那只拂琴的手,鸟儿们嘀咕嘀,嘀咕嘀....就这么不停地叫着,它们表达的什么意思,我好奇地想着,是谈情说爱吗?我哑然失笑,我若是懂的鸟语多好,懂得蜜蜂昆虫的语言,懂得牛羊的语言,那该是怎样一件幸福的事情。

其实,我从宁波人的嘴里听说过山下庄是墓地,现在一路走来看到的却是最美乡村。哦,离村子远了,却看到村子后面的山上有一排排的墓碑竖着,这便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底,哦,山下庄是墓地!

回来觉得想对山下庄再进一步了解。便查了电脑得知:

山下庄就是今天的宁波海曙区集士港镇山下庄村。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曾作诗描绘山下庄好山好水、丰衣足食的田园美景,诗曰:“邻集地名山下庄,农村仙境美无双;濒河田富凭耕耘,足食人耕种稻粮。坡不峻高风物丽,水能浸灌获收良;至今尚忆乡居趣,转眼迁移劫后桑。”正是这得天独厚的天然美景,才有众多文人雅士死后墓葬在这里,这里有众多的大墓以及众多的石刻石牌坊:陆钶石牌坊,屠滽墓道,柴经石刻以及严嵩山墓道石刻,众多精美绝伦的石刻让人叹为观止!

那么我得先要知道翁文灏是何许人也。介绍说,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出生于绅商家庭,清末留学比利时,专攻地质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于1912年回国。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中国早期的最著名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

他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第一份《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的首创者、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的组织领导者。

担任过私立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的校董。曾以名学者之身份在国民政府内任事,在抗战期间主管矿务资源与其生产。翁文灏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者从政派"中官位最高、经历最曲折者,作为一名杰出的地质学家,翁氏本是一粹然学者,时乎运乎,却一度做到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高位,晚年又翩然海外来归,以政协委员终老。

哦,从这些字里行间的文字介绍里,竟然站出这么一位重量级的大人物。哦,山下庄了不起!

看来山下庄是块风水宝地啊。历史总是给人惊喜!上面说到的陆钶我也想了解:陆钶(1488——1542年),54年的人生闪烁着光芒,他是浙江鄞县人,生于明弘治年间,自幼好学,志向远大。曾参加科举乡试中进士。官至南京兵部车驾司主事后转职方司署员外郞事,一生官位多变,曾于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七日卒,葬于山下庄潘岙。       陆钶是重要的历史名人之一,墓道石刻遭到破坏,现存神道的牌坊、文臣、石虎等为异地迁集,牌坊为四柱三开间石牌坊,坊柱上刻“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的柱联。次间坊额“彩云飞鹤”高浮雕以及四柱头上“云中鹤嬉”浮雕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明间二坊间嵌于一块条石匾:“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石栖陆公神道”,点明了墓主的身份:陆公就是陆钶!具有一定的官葬风俗演变参考价值。

四明月湖陆氏为甬上四大望族之一,科甲连第,人文鼎盛。单从陆钶父子四人同登进士就非同一般。

他的一生是多么的不凡。在时光隧道里闪着他的智慧和品质的光芒!

屠滽何许人也,先要从甬上屠家说起:

甬上(宁波)屠氏为名门望族。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翰林学士权知抚州军事判官屠雷发的曾孙屠季,自江苏常州府无锡县迁居至甬上,自第七代孙屠滽起,择居城中鉴桥甘溪畔(俗称甘溪头),至今绵延达700余年,族望辈出。明清期间屠家就出过二十个进士,三个尚书(屠滽吏部尚书,屠侨南京刑部尚书,屠粹忠兵部尚书)。族中尚有著名代表人物的如屠隆、屠大山等。

屠隆(1543年-1605年),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万历五年进士,曾任吏部主事、郎中等官职,后罢官回乡。屠隆是个怪才,好游历,有博学之名,尤其精通曲艺。屠隆不但写戏编戏,还演戏,其家中便自办有戏班,还掏钱聘请名角。他创作的剧目《昙花记》、《修文记》、《彩毫记》都曾大行于世,知名度一度超过了《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就是屠隆。则屠大山为明嘉靖时南京兵部右侍郎,致仕归乡后,与天一阁主人、兵部右侍郎范钦,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在宁波月湖边组织诗社,主一时文柄,并称东海三司马。

这又是一族达官贵人。
   屠滽故居(被称为屠天官第)为明朝古建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鼓楼街道中山社区尚书街51号。1992年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点。屠滽正德七年(1512)十二月病逝,葬于鄞西山下庄覆船山,就是今天的山下庄村村委会附近。墓所在地原为宋代名刹资教寺。据《四明谈助》载,因其地让与屠襄惠公造坟,资教寺后迁于五岭之东。存两幢御赐神道碑。

他的墓道石刻,大多毁于解放初期的“大跃进”时期前后,目前只剩墓穴土台、水池、小桥、石马、汉白玉碑、鹅卵石路面等原物。可以想象墓主人非凡莫属。
   屠滽墓丘两侧原有石羊、石虎、石马和翁仲各一对,文革中石羊、石虎被毁,石马一对迁至山脚下,翁仲只剩一个头,被安置在一尊从潘岙迁移来的文臣石像上。

这一次无目的之春游,倒是像春风无意闲翻书那般,读了一段历史,相遇了宁波的达官贵人,名门望族。

他们活着是辉煌的,死了也是辉煌的,你看那山下庄的墓地规制便可知道。人的一生真是不同,有的人可以如此闪光,有的人却如此平凡。这里面有个人的奋斗,有出身的贵贱,还有一个命字掌管!总之每个人的一生也是一部书啊。书中却有着不同的故事!

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鸟雀般跃上心头,"我轻轻地叹息,许多年以后,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条路,它改变了我的人生”。哈哈,今日兜兜转转,我也走过了未选择的路,却也有收获! 

文/张印珍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张印珍,网名觅真,50后,河北沧州人。现为宁波作家协会会员,曾有10多万字的散文发在《文学港》《梁祝》等杂志。曾出过两本散文,《心灵花园》《花开的声音》。近两年爱上小诗,已经写了300多首。被贵州作家网选入2016年鉴3首,被《荒原诗人》微刊选中6首,被公众微信号小编欣妍絮语选用20多首小诗。地狱天堂微信平台选用100多首。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