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各位堂友看这样一组照片:
👇
👇




这是金雕猎兔的场景👆



这是苍鹰捕食野鸡👆
这些照片,
不是摄影师们在野外抓拍的画面
而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演出。
这是2014年冬天,
吉林市渔楼村“鹰屯”的“鹰把式们”
放飞了自己的猎鹰,
现场捕捉野兔、野鸡、野鸽,
向游客展示了原汁原味的
传统满族鹰猎生活。


鹰把式👆
堂友们应该还记得,
堂主曾经给大家介绍过一位“鱼把式”
(回顾可戳:我就是老北京的“鱼把式”)
那么,这“鹰把式”又是何许人也呢?
别急,咱们觽堂正有一位:
👇
👇

王寅——
觿堂智库生活家
鹰猎文化研究者和传承人
王寅是北京人,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们去逛花鸟鱼虫市场。基本上老北京人的爱好,他都接触过。其中最迷的,就是鹰。
不过,即便在当时,想在花鸟鱼虫市场见到鹰,也是不容易的。
15岁那年,王寅认识了几个养鹰的前辈,开始接触驯鹰之道。他所学习的,正是北京人传统的玩鹰、驯鹰方法,主要传承于清代的宫廷驯鹰。

王寅说:鹰这种动物,只消化肉。性情枭悍,而且非常机智,驯养起来极不容易。
玩鹰,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古人曾有这样几句描写鹰的话:
“饥则附人,饱则飞去,遇风尘之会,必有凌云之志,当极其羁袢,不可任其所欲。”
这几句话,算是把鹰的本性说透了。

鹰本来生于深山老林,野性勃勃、很难就范。
即便你把它驯得很熟了,放出去抓鸟、逮兔,如果驯服得不够成功,只要稍微一不注意,它都可能远走高飞。

不过,鹰也很有灵性,只要挑选得当、驯练手法娴熟,它是会和人产生感情的。
成功的“鹰把式”,穿的衣服和声音,都会被鹰熟记。一旦换成别人喂,鹰会认生而不吃食、甚至返性。
所以,“相鹰”(也就是挑选鹰)是最关键的。

鹰的种类很多,可以成为猎鹰的品种也不少。不过,篇幅有限,堂主今天主要来跟大家讲的是大鹰,也就是苍鹰的挑选和驯化。

在以前,会有专门去野外选鹰的人。
他们通常会在九、十月份进山,挑选当年出生的儿鹰,这些儿鹰已经在山里飞了四五个月,具备捕食的能力了。

当然,能选到什么样的鹰,完全是要看运气的。那么,要根据什么来判断,见到的鹰要不要留下呢?
王寅说,对于有经验的“鹰把式”来说,他们只需要看一眼,就一眼,就能够判断出这些鹰,是不是可塑之才。
这一眼,主要看哪些方面呢?
看长相!!

鹰的头型、羽毛的颜色、身体的形状、爪子的大小……这些都是长相的一部分。
比方说,看鹰的眼睛,眼睛呈深黄色、或者颜色越深越好,这样的鹰,捕猎经验丰富;看鹰的嘴,长而宽的最好,俗称雕头。
而且,小鹰的分量也很重要,强壮、凶猛一点最好。

选中了鹰之后,关键的步骤就来了:驯鹰。
以前,堂主对于驯鹰的认识,主要就是一个词——“熬鹰”。
什么是熬鹰呢?就是让鹰与“鹰把式”彻夜四目相对,逐渐消耗鹰的体力;更重要的,是让它熟悉人类的气息,消除对人的戒备心理。
一般来说,熬鹰要熬5~6天,直到最后困倦的猎鹰能够在人面前合眼睡觉,就证明熬鹰成功了。

但这个方法,
王寅表示:他是不用的。
熬鹰会对鹰的习性造成损害。
那么,他的方法是什么呢?
👇
靠熟!
这种方法,会比“熬鹰”多花上两三天的功夫,但是,不会对鹰造成伤害。

所谓的靠熟,就是:把鹰带回家之后,先给它吃东西,培养感情。
之后,进入下一个步骤:举鹰!
所谓的“举鹰”,就是让鹰站在“鹰把式”的手臂上、手臂平稳举着。当然,生鹰不可能那么听话,会反复挣扎、想要逃脱,这就需要“鹰把式”不断地将胡乱扑腾的鹰稳定下来、让他逐渐适应。

等到鹰已经可以老老实实地站在鹰把式的手臂上,人与鹰的关系渐入佳境,一种信任已经开始建立。
不过,这个时候要记住了:对于猎鹰来说,控制体重也是很重要的,所以,第三个步骤:遛鹰!
遛鹰,不像遛狗,鹰虽然是被遛的,但是它要一直待在人的手臂上,那要怎么遛呢?👇
每天天还没亮,鹰把式们就要起床了,举着鹰四处走走,从早到晚,边走边晃动自己的手臂,来给鹰减膘。(听听就手酸啊)😓

古语道:训鹰成功的秘诀为“头赛松塔、裆毛盖爪,身披蓑衣、眼塞芝麻”。这种状态,就说明鹰的野性已经被彻底驯化了,可以试试让它去捕猎了。
而且,不管大鹰还是小鹰,训练天数都是“紧七慢八,十天到家”。就是说,训练比较快的,七天之后就可以让鹰去抓兔子了;训练的慢一点,最长十天也要让鹰下地了。如果过了十天还没驯好,证明你的技术没到家,早于七天呢,鹰也肯定没驯到家。

起初,古人发明鹰猎技艺,只是为了让其帮助狩猎,填饱肚子,但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这项活动也在性质上也发生了转变,过度到了文化的层面,好比是从“茹毛饮血”过度到了“满汉全席”。
现在留存下来的鹰猎文化,更主要的,是一种观赏性技艺。前面,堂主主要讲的是大鹰(苍鹰),也是鹰猎文化中最常见的一种。

👆苍鹰捕食👇

不过,
除了大鹰之外,
更具观赏性的,应该是兔鹘围。
什么是兔鹘围呢?
👇
兔鹘,也就是猎隼。

而细犬配兔鹘,就是兔鹘围了
👇

首先,
兔鹘和细犬一同带到野外;
发现猎物野兔之后,
“鹰把式”先把兔鹘放飞、上天
👇


飞入高空之后的兔鹘,
确定好目标的位置,
顷刻俯冲到野兔身边,
并不直接撕咬,而是不断踢打兔子,
降低兔子的奔跑速度
扰乱兔子的奔跑路线
同时,细犬出动👇

兔鹘不需要直接捕杀兔子,
而是由追赶而来的细犬将猎物一举拿下

这是一场合作完成的捕杀
最后,由兔鹘来享受胜利的果实。
👇



享受大餐
王寅说,在这样有趣、复杂的围猎过程中,自己更像是一个导演,要了解每一只鹰和狗的性格、特点,然后指挥他们相互配合、完成捕猎任务。


除了兔鶻围之外,苍鹰猎野鸡、金雕捕狼、游隼捕野鸭、雀鹰捕麻雀……不同鹰的种类、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不同的驯鹰、玩鹰的方法。
这其中,王寅最早接触的鹰种、也是这些年接触最频繁的,还是要数雀鹰,它的捕猎对象是:小到麻雀大到喜鹊,都是鸟类。
👇

雀鹰是在北京地区比较常见的鹰种,所以老北京人对他的接触比较多。虽然雀鹰体型偏小,但捕猎技巧非常好,灵活、勇猛。

鹞子(也就是母的雀鹰)在捕捉喜鹊

细雄(公的雀鹰)
王寅说,身为一名“鹰把式”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驯化之后的鹰,依旧保留野生鹰的捕食状态、发挥出它原有的本领。这,也是他一直所追求的。
尽管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用鹰来捕猎了,但是,王寅还是特别想把这份卓越的技艺保留下来、也把鹰猎背后的文化传承下来。

写到这儿,堂主想到,自己曾经最羡慕的一个画面,就是苏东坡当年写的《密州出猎》,左手牵着大黄狗,右手举着苍鹰,岂不快哉?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肝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G1BGB免责声明
图文来自网络,本人对文中观点不持立场,对文章观点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