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气汤系列的重点难点解析

 常常喜乐lllll 2020-07-26

跟我记方剂6-寒下剂: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一讲中,我们简单介绍了这几个方剂。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主要针对该汤方系列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干货较多,各位看官扶稳坐好。

首先,第一个问题:为何三个承气汤中泻下作用最缓的调胃承气汤还要用到芒硝,芒硝在此的作用是什么。

《伤寒论》:“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可见调胃承气汤不仅为泻下,更多的是用来清解胃中的燥热。所以该汤方的设立更多的是用来解决病机为胃燥热的一系列的病症,比如:衄血、口腔炎症肿痛、口干渴心烦等等。我们曾在跟我记方剂16-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凉膈散 一节中学习了凉膈散,这个后世方就借鉴了调胃承气汤的基础上做了加味,以更有效的治疗中上焦的火症。在《方剂学》课本中,凉膈散虽被列在清热解毒剂而不是泻下剂,但它确是沿袭了《伤寒论》调胃承气汤的治法:即以泻代清,泻下以清上。

单从芒硝讲,不仅可以软坚通便,还可以润燥清火,也就是说我们看待它时不仅要知道芒硝是个泻下药,也要了解它是个清火的药。实际上,芒硝是可以和石膏相类比的:首先它们同样是矿物药;它们的成分也有相似的地方: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而石膏是硫酸钙;而且他们都有很强的清热作用。不同点是芒硝的润燥通便作用是石膏不具备的。调胃承气汤主要解决的是胃中燥热所导致的一系列上火症状,需要清火,需要润燥,也需要通便,同时满足这三个作用的药物,芒硝是最合适之选。

大家都知道芒硝可以软坚润燥,能将燥屎变稀而帮助泻下,它是如何实现这个作用的?这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芒硝的主要成分是带十个结晶水的硫酸钠,这十个结晶水的结构,使得它很容易起到润泽肠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硫酸钠在肠道里会释放大量硫酸根离子,它会使肠中形成高渗溶液。高渗溶液的作用是使肠道的周围组织不仅不能再吸收内容物的水分,而且还会释放组织中的部分水分给到肠道腔中。所以,在上述两个因素的作用下,胃肠道越发润泽,大便由硬变软,逐渐稀释。

第三个问题,我们讲大黄。在大承气汤中,大黄需要后下,这个后下是什么情况,真的需要后下吗

很多医书和名家都讲,大黄后下,泻下作用更强。理由是在《伤寒论》中大承气汤方中标明了大黄后下,而另外两个承气汤就没有。由于大承气汤是峻下剂,所以由此得出结论。但是,《伤寒论》: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我们仔细看条文,虽是后下,不过,放入大黄后,需要把药汤由五升煮成到二升,也就是说放入大黄后需要继续煎煮以蒸发掉三升水,直到只剩下2/5的药汤。这个过程的用时绝不会短的!一般意义上讲,中医所谓的后下,比如说紫苏、砂仁这样的药物应用时会在药方上注明后下,意思是在关火之前将这些药放入,再煮一沸就起锅,一般只会蒸煮3~8分钟而已。而大承气汤中大黄的后下绝不是这个意思,放到锅里很短时间就拿出来的的煎煮方法是与《伤寒论》相违背的。

那么在经方使用大黄的案例中,有没有把它放在水里很短就拿出来的情况呢?《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也就是说用滚烫的开水,把黄连、大黄两个药放里面泡一会儿就可以喝了。《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这里也差不多,放入大黄后只要求煮沸一次或两次,很快就起锅了。可见,在上述两个汤方中,大黄只煮很短的时间,这是真正的后下。但是,无论是大黄黄连泻心汤还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恰恰都不是用于泻下的汤方,这里的大黄主要是取其清热凉血的作用。

从中药药理学实验中,也可以得到相似结论。首先大黄起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类物质,实验表明,这种物质用水煮提取,在60分钟左右的时候,它会溶出最多,时间少了不行,时间多了也不行。这个结论正好佐证了《伤寒论》中大承气汤煮大黄的方法:既不是一开始就放入,又不是后下煮很短的时间。

其二,我们知道,大黄作为泻药,如果便秘之人频繁使用,久而久之会造成药物性便秘,也就是说开始的一段时间,大黄对患者的通便泻下非常有效,但如果便秘之人长期、频繁使用,反而会起到反效果,使便秘更加严重。大黄并不适合久服,从药理学上讲,是因为大黄中除了含有蒽醌这样的泻下成分,还有鞣酸这样的鞣类物质,后者会导致便秘!实验表明,如果大黄煎煮时间过长,蒽醌类物质会损失过多,同时鞣类物质会大量释出。从这个角度上讲,想让药物中泻下作用较强,就不能将大黄过于久煎。所以,回看《伤寒论》大承气汤的煎法,就是为了避免过于久煎而没有将大黄一开始就放入水中。

小结:为使大黄泻下作用发挥到最强,既不能过于久煎,也不能时间过短,适合的时间是60分钟以内。

第四个问题,厚朴与枳实的作用。前文已经说过,这两个药主要用于痞满燥实四个症状的前两者。不过,从中医理论上讲,二者虽都是行气药,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所不同。厚朴是树皮,这种树粗壮,树皮又厚实,所以我们说它的行气作用是外散的,即横向拓展的。而枳实是自己掉落的果实,由于是往下掉的,所以我们说它的行气作用是向下的,是纵向拓展的。此外,从药性上看,厚朴为温,枳实为寒性。二物同用,一横一纵,一寒一温,可谓妙哉。

实验证明,厚朴可以提升胃底条平滑肌的张力,促进胃平滑肌的运动能力,从而增强胃的蠕动,有利于胃的排空。而枳实对肠道也有类似的作用,它可增加肠道兴奋,使得肠道收缩节律更有力。可以看到,二者一个作用于胃一个作用于肠,从而增加胃肠道的蠕动与收缩力,也就是提升了胃肠的动力。临床上,不用大黄,单纯使用厚朴、枳实就有一定的泻下作用,道理就在此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