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广东网10月20日电 (叶蔓庭 宗禾) 广州城隍庙经历640年沧海桑田的变化,城隍爷终于19日返回城隍庙。刘龚、海瑞和杨淑山三尊城隍爷重塑金身,重坐大殿,将于30日正式接受市民参观,重现香火鼎盛的场面。 市道教协会会长潘志贤表示,日后会逐步把民间节庆活动恢复起来,重现城隍庙昔日辉煌,让其成为旅游热点。 被民间尊称为“刘皇”的南汉国刘龚漆塑像高达3.2米,是广州城隍庙的主神。位于刘皇左右两尊城隍爷分别是百姓中家喻户晓大名鼎鼎的海瑞和杨淑山。 据悉,杨淑山,明嘉靖进士。写成《请诛贼臣疏》,历数了严嵩五奸十大罪。临刑前,留下名句“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干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此前有报道指出,广州城隍塑像曾被流浪到佛山40年之久。据介绍,曾经供奉于广州城隍庙的城隍爷神像,在“文革”期间被“请”到了佛山祖庙。如今其金身上还刻有“广州城隍”的字样。 85岁,家住城隍庙旁的老人易丽珍说,“广州解放之后,城隍庙就作为工厂了,当时庙里面的城隍爷应该是被请走的。”而她的儿子也表示,在1960年以前,他经常与同伴进入城隍庙里玩耍,当时庙里摆放了很多神像,虽然很旧,但都是完整的。“文革”时佛像都被搬走了,当时搬去哪儿就不知道。 而佛山方面则表示,佛山祖庙城隍神像并非由广州“搬”来,神像是佛山于清朝时打造的,不是广州城隍庙的。但这种说法一直没有得到相关人士的确认。 据了解,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岭南最大城隍庙。其凝聚了岭南建筑文化和广府民俗文化的精髓,是明清时期广州城的标志性建筑,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越秀区将结合南越国宫署建筑、城隍庙修复等工程建设,打造一张广州亚运新的历史文化名片。 按照古代习俗,每年的清明、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为城隍拜祭日,而广州却认为七月二十四为城隍诞辰,因为这天是广州筑城之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