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再加这一宝,功效翻倍!

 新用户73881594 2020-07-27
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有气虚、血淤的症状出现。
气虚血瘀,是指因气对血的推动无力而致血行不畅,甚至瘀阻不行的病理状态。
气虚血瘀,较多见于心气不足,运血无力而致的惊悸怔忡、喘促、水肿及气虚血滞的肢体瘫痪、痿废。另外,老年人多血瘀,且多气虚,故气虚血瘀病机在老年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气虚和气滞可与血瘀并存,三者相互影响。
图片
气与血相辅相成,相互依赖。气运不行了,血行也会受到影响。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食补气血呢?
我们一个人如果有气虚、血瘀的这些症状,就要注意很有可能与肾病有关!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无论长寿养生,还是治病调理,都离不开肾。
图片
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气虚:
肌无力,精神萎靡、乏力、易出虚汗。还会伴有头晕耳鸣,四肢水肿等症状出现。
血淤:
面色晦暗或黎黑,胸胁胀痛,性情急躁。皮下见瘀斑,小腿有青筋隆起。尤其是闭经后的女性尤为注意。
黄芪——补气之王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图片
黄芪被称为“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说法。
1. 黄芪性温能升阳,味甘淡,用蜜炒又能温中,主健脾,故内伤气虚,少用以佐人参,使补中益气,治脾虚泄泻
2. 黄芪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能补元阳,治劳伤,长肌肉。
3. 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固而血自止
4. 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伤寒之证,阳气虚而不愈者,黄芪可以生肌肉。
5. 黄芪之补,善达表益卫,温分肉,肥腠理,使阳气和利,自然生津生血,故为外科家圣药,以营卫气血太和,自无瘀滞耳
6. 6
6.补益补中,温养睥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其皮味浓质厚,力量皆在皮中,故能直达人之肤表肌肉,固护卫阳,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
另一味中药就是三七
图片
三七的主要的功效为:止血,散瘀,消肿,定痛。
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中国医药大辞典》记载:
(1)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2)扩张血管,有降低血脂胆固醇作用。
(3)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
(4)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食用注意:
黄芪、三七、茯苓性质温和,且没有异味。平日食用补气养血。
而主食材的选择根据个人体质而定。鸡肉偏温;牛羊肉偏热性,适合怕冷的人;鸭肉、海鲜偏凉,适合火气旺的人食用。
最后推荐一道“补气养血”的药膳
黄花益肾汤
食材:黄芪10克、茯苓15克、三七花5克、老母鸡1只
图片
步骤:
1、老母鸡洗净后,用开水焯烫去除血淤。
2、放入锅内,加入黄芪、三七花、茯苓、少许葱姜,加入清水没过食材。
3、炖煮1个小时左右,加少许盐调味即可出锅。
食用:每天一碗补气血。
公众号《药膳宝典》是国内药膳第一号,收录近1000道药膳!还在不断更新中!希望更多喜欢中医药膳的家人们汇聚于此,弘扬中医文化,传承药膳经典!也希望大家多多转发,让更多有需要的家人们看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