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陈氏饸饹面-中华饸饹面始源

 玄一山人 2020-07-27

西北陈氏饸饹面-中华饸饹面始源

皇帝问道空铜山广成子连接:皇帝问道空铜山广成子https://www.sohu.com/a/363774401_124266

西北陈氏饸饹面-中华饸饹面始源

第一:牛羊肉饸饹面

饸饹面:世界面条鼻祖,面条活化石。

羊肉有山羊肉、绵羊肉、野羊肉之分。

古时称羊肉为羖肉、羝肉、羯肉。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

古时称为羖肉、羝肉、羯肉,为全世界普遍的肉品之一。

陈氏饸饹面承祖传制法,采用的是西域雪原和青藏高原的绵羊肉,黄牛肉,其肉质细腻,肉味浓香。

西域/高原的牛羊肉,经“肉面”融合,互容味显,营养丰富,开胃养胃,除湿保健,最大的优点是胆固醇含量少。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

早晨吃一碗,精神一整天。

第二:牛羊肉水饺

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的发源地为中华”中原“地区。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饺子,也称”混沌“后经改良,混沌与饺子稍有区别。

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有捞出来放在盘子里蘸酱料吃的,也有水和饺一起吃的。又称“偃月形馄饨””水饺“”干饺“等。

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汉末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

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

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陈氏牛羊肉饺子秉承传统配方,将牛羊肉水饺之营养滋补价值发挥至最大化。

牛羊肉饺子:温补脾胃,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

温补肝肾,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

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保护胃黏膜,羊肉可保护胃壁,增加消化酶的分泌,帮助消化。

饺子更象征着”团聚“”圆满“”幸福“”和谐“之寓意。

第三:牛骨汤/肉夹馍

牛骨汤:性温、味甘,入心、肾、大肠经。

功效具有蠲痹、截疟、敛疮的功效。主关节炎、泻痢、疟疾、疳疮。

牛骨以无机成分为主,其中磷酸钙约86%,磷酸镁2约1%,其它钙盐约7%,氟约0.3%。钙盐有葡糖酸钙,甘油磷酸钙,泛酸钙。其有机成分为多种蛋白质,其中内胶原构成网络分布于骨中骨胶原一如皮肤中的胶原,与水共煮,则生明胶。牛骨的脂肪含量,因骨的种类而异为12%-20%,构成脂肪的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硬脂酸及油酸,但也含少量的亚油酸等。牛骨中含有较高的磷酸钙、碳酸钙,能补充钙质。

陈氏饸饹面之牛骨头采用祖传秘制,以多种名贵中草药熬制。让汤进药,药融汤,骨化钙,髓生精之效化,故而达到滋补养生之奇功。

牛骨中丰富的骨胶原,使皮肤更加靓丽有弹性。牛骨的营养价值很高,药用功效也不可小觑。

《日华子本草》记载,牛骨烧灰,治吐血,鼻洪,崩中,带下,肠风,泻血,水泻。

研究对照表明,吃牛骨粉的儿童,体重的增长较快,更有减少感冒,使注意力集中,智商提高等优越性。

牛骨既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也能抑制血管生成而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能更充分发挥其抗肿瘤作用,牛骨还有强烈的诱导作用。

肉夹馍:陕西,陕北民间特色小吃。猪肉搭白饼为最佳绝配。

据史料记载,腊汁肉在战国时称为“寒肉”,当时位于秦晋豫三角地带的韩国,已能制作腊汁肉了,秦灭韩后,制作工艺传进长安。

文昌门内的馆子命名为秦豫肉夹馍,隐喻着自己是正宗的腊汁肉名店。

腊汁肉的做法是:选用上等硬肋肉,用盐、姜、葱、草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粮、大香等20多种调料汤煮而成,煮汤者是历代流传下来的陈汤,较少加水,腊汁肉其所以有名,与已有近80年历史的腊汁汤密切相关。

据说是从清代小贩毕仁义作坊买的,而毕仁义作坊的陈汤是从他曾祖父那里传接的,当然火工也需特别讲究,地道的腊汁肉色泽红润,酥软香醇,肥肉不腻口,瘦肉满含油,配上热馍夹上吃,美味无穷。

而肉夹馍真正成型是在清朝慈溪时期,是慈禧太后在逃亡过程中发明的。当时膜和肉还是分离的,是因为下人把肉夹在膜中给太后吃,慈禧太后觉得非常好吃。

然后这种吃法就传承了下来。

肉夹馍的配菜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纯瘦肉或者纯肥肉或者是半肥半瘦,还可以是带猪皮等。

故有俗语:"牛骨汤肉夹馍,人生这世没白活。"

第四:凉拌鱼腥草(折耳根)/紫包菜

鱼腥草,也称“折耳根(四川方言)”其为中草药。

中华养生之道在于”药补不如食补“具有"药食同源"之性。故而,凉拌折耳根已是大江南北皆知的著名凉菜,受到食客们的喜欢。

凉拌鱼腥草是以鱼腥草为主料,以传统绿色佐料为辅料,以其简单之调配而制作成的一道凉菜。

凉拌鱼腥草的药用价值:其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清火解毒、止咳之功效。

鱼腥草因含有一定的鱼腥草素、月桂醛等挥发油成分而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同时鱼腥草素和鱼腥草煎剂均能明显促进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进机体免疫功能。所含的槲甙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有效扩张肾血管,所含大量钾盐有增强利尿的作用。

鱼腥草还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促进组织再生,有镇痛、止血、止咳的功效。

紫甘蓝,又名紫包菜。

紫甘蓝的营养丰富,尤以丰富的维生素C、较多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B族,以及丰富的花青素甙和纤维素等,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而用火麻油拌的紫甘蓝更有利于降血压,火麻油也是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当地人的日常食用油,而且当地没有一位百岁老人死于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或者癌症,百岁老人人数呈不断增长趋势。

紫甘蓝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鲜菜含胡萝卜素0.11毫克、维生素B10.04毫克、维少素B2 0.04毫克、维生素C 39毫克、尼克酸0.3毫克、糖类4%、蛋白质1.3%、脂肪0.3%、粗纤维0.9%、钙100毫克、磷56毫克、铁1.9毫克。

紫包菜含有非常丰富的花青素,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这些抗氧化成分能够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并能有助于细胞的更新。

有强身健体的作用,经常食用能够增强人的活力。另外呢,紫甘蓝具有特殊的香气和风味,非常适合凉拌和搭配牛肉汤和肉夹馍食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