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做了一个梦,众皆称贺,却引来王承恩哭梦,后人根据此事写下千古奇书红楼梦!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人们常说,越近的历史记载,越是不可信,因为,每一个王朝的朝代史,都是后人在取代者的监督下写就的,以当权者的意志为转移。

  《明史》就是这样一部朝代史,不但由取而代之者组织编写,对方还是侵略者性质。就如贾宝玉所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

  但是,历史总会留下蛛丝马迹,让后人去发现真相。在明末清初,有人给后人留下了《明季北略》与《明季南略》。

  《明季北略》对崇祯一朝的记载尤其详细,自李自成入京起的历史大事件,几乎按日排比;《明季南略》上起清顺治元年(1644,明弘光元年)五月、止于康熙四年(1665)二月,记述南明史略与郑成功事迹。

  据《明季北略》记载,明亡前,崇祯日夜为流寇侵扰忧烦,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于是,崇祯经常梦见一个神人,在手掌中写下“有”字。众臣皆称贺,认为这是贼平之兆。

  崇祯做了一个梦,众皆称贺,却引来王承恩哭梦,后人根据此事写下千古奇书《红楼梦》!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王承恩给崇祯解梦,认为“有”字是“大少一捺、明少一日”,是不祥之兆。

  据《明季北略》记载,王承恩认为,这个离奇的故事预示着贼寇将危害大明江山,导致大明江山有所缺陷,于是王承恩放声大哭,这便是“王承恩哭梦”。

  姜子认为,《明季北略》就是《红楼梦》第一春的创作依据之一,而《明季南略》则给《红楼梦》作者攥写第二春、第三春提供了可靠的素材依据。

  崇祯奇梦与王承恩哭梦,造就了这部千古奇书《红楼梦》!崇祯的“有”字梦,化用到《红楼梦》中,即“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大少一捺,意味着大明只剩下左边,《红楼梦》左边的贾府是西堂,右边没了,被东府的入侵者霸占去了;明少一日,意味着大明之月屈居人下,退守东南方,没天日的世界,便是书中开篇交代的地陷东南的大背景。

  崇祯的“有”字梦,预示着大明江山的“无”,只不过最后的结局,大明的江山并非落入家贼流寇手中,而是落入了国贼后金之主手中,这大概是崇祯与王承恩都没有料到的事情。

  崇祯做了一个梦,王承恩哭了,后人根据此事写下千古奇书《红楼梦》,书中以“还泪”二字贯穿全文,以“梦幻”为真相,写下一个“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千古悲剧。真有这样的梦吗?也许,写下《明季北略》这个故事的作者,便是《红楼梦》的石兄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