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三伏贴,冬病夏治还有伏龙灸——温阳,驱寒,散旧疾

 新用户59017952 2020-07-27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没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一点,不止是从歌词中可以体现,其实,在我们后背正中,的确有那么一条“龙脉”存在。

除了三伏贴,冬病夏治还有伏龙灸——温阳,驱寒,散旧疾

督脉

简单说就是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贯穿着一身阳气的督脉。古人称之为“阳脉之海”,主司生殖。

脉如其名,就如同汪洋大海,汇聚了全身经脉的阳气,并把这些阳气输布到全身体表各处,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

除了三伏贴,冬病夏治还有伏龙灸——温阳,驱寒,散旧疾

督脉虚衰可表现为:

  •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背脊畏寒;
  • 男子阳痿、遗精;
  • 女子小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
  • 舌淡,脉虚或细弱。

什么是伏龙灸?

俗话说得好,“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在督脉上铺灸,借助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激发人体自身的阳气,又将这种温热,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到全身,从而达到治疗或者治愈疾病的目的。

做铺灸的时候厚厚一层生姜和艾绒远看就像后背“龙脉”上卧着一条龙,因此而得名:伏龙铺灸

除了三伏贴,冬病夏治还有伏龙灸——温阳,驱寒,散旧疾

伏龙灸适合哪些人群?

许多人会问:我适合做铺灸吗?做一次铺灸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贵吗?

其实,伏龙灸和其他灸法一样,适用于督脉诸证和慢性、虚寒性疾病,如痹证(各种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腰痛(脊椎骨质增生和腰肌劳损等)、慢性肺系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胃肠疾病、产后身疼怕冷等。

PS:督脉铺灸可以说是所有灸法中最耗时、也是最费精力和材料的,每位患者每次铺灸光生姜就要用掉2斤多!很多时候医生会让患者自己准备生姜末,难怪大夫们谈笑间都会说:“每到三伏天,医院附近菜场的生姜都快被患者买光了!”

伏龙灸操作程序

  1. 准备2斤左右姜末、挤出姜汁,备用;
  2. 徒手搓热后背督脉和膀胱经;
  3. 铺纱布或透气性好的棉布;
  4. 用姜汁把铺灸专用的药粉调成糊状,均匀涂抹脊柱;
  5. 放伏龙铺灸灸具(看起来就更像龙脉了),铺上毛巾保护周围皮肤;
  6. 铺上姜末,厚度大约为灸具高度的二分之一;
  7. 在灸具内姜末之上,将艾绒并排铺于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位置,艾绒稍微捏一捏紧;
  8. 在艾绒上洒少许酒精,目的是为了全面快速地点燃艾绒;
  9. 点燃艾绒,开始施灸;
  10. 时刻关注患者热度感受和出汗情况(不可令大汗淋漓),待艾绒燃烧完毕局部热度明显降低后,小心撤下燃尽的艾灰和生姜末,清洁皮肤。

#大家健康超能团# @大家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