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好文)

 碧读好书 2020-07-27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

快来点击查看:必读好书目录

“了解一切,就会原谅一切。”这是托尔斯泰的至理名言,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张爱玲的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他们不愧是伟大的作家,对人性都有着深刻的了解,对人类怀有无限的悲悯与宽容。

据说除了耶稣和释迦牟尼外,能达到这个境界,可以做到了解一切、原谅一切的人屈指可数。这不仅需要一种神性的,超然的境界,更需要一种慈悲博爱的情怀。然而遗憾的是,尘世中的凡夫俗子如我们许多都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去了解一切、洞察一切,也不具备慈悲博爱的情怀去宽容一切。

托尔斯泰说过:“文学使人靠近。” 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因为文学而相互理解,相互靠近。因为,说到底人性都是相通的。

伟大的作家都有一颗悲悯的情怀,对人性都有深刻的洞察。因此他们的作品方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流传千年而不朽。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经典的著作能够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来帮助读者理解一些事物的现象和人生哲理。通常抽象的理论难以让人理解,也难以深入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经典名著会通过一些情节来让读者理解应该如何去思考和理解人生哲学,从而使读者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受益匪浅。

“一个社会是不是成熟,对人性的了解程度如何,其实观察它的小说就够了。其实直到现在,我觉得我们的知识分子读的小说也并不多,仍然认为那是闲书,其实不然。阅读小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解人性的过程。

我更希望文学能够在我们的生命里发生作用,使你对人有更大的包容,从不理解到理解。过去的‘理解’可能是错的——这个人贵,那个人贱,这个人贫,那个人富,这个人勇敢,那个人懦弱,经过‘不理解’以后,不再随便判断他人,这是真正理解的开始。”

这是蒋勋关于文学的一段论述,对此我深以为然。如果你认识过去的我,那么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如果你走过我走过的路,那么你就会理解现在的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能使人有更大的包容,从不理解到理解。

这也是我喜欢文学的一个原因,它不仅可以使人的情感变得丰富细腻,还可以使人更加善解人意,更富有同理心。

了解一切之后,我们在生活里就可以多一些看事情的角度,我们也会渐渐变得不那么武断。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以轻易下判断下定论。因为万事万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所以我们应该用全面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人看事,应该在看问题时不流于表面现象,而是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正如那首歌所唱 : 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你会发现,你会讶异,你是我最压抑最深处的秘密;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

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耳朵听到的也并不一定就是真相。有时候人们看到的只是浮于表面的冰山一角,并不代表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有时侯人们所说的只不过是他们眼中所看到的事实,以及它所带来的真实感受。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对人对事,还是请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担待。

人无完人,犯错很正常,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一错再错。有时候一个人的问题,往往并非他一个人的问题。如果你能够多些了解,那么你也许会发现导致问题出现的深刻原因,也许他不过也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也许他并没有像你那样有幸受过良好的教育。

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所言: “每当你要批评别人时,要记住,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 每个人所成长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都不一样,想做到互相理解本就没那么容易。有时候有些误会和伤害也在所难免,很为正常。

傲慢与偏见只会暴露人们的狭隘与肤浅,真正丰厚广博的心灵应是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慈悲,所以能够包容一切。

愿我们在生活中都可以修一颗慈悲博爱的心,愿我们都能够理解和包容这世间所有的不完美。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理解和友善,这世界终将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